此次活动得到了相关单位领导、专家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征文59篇,其中,省内48篇,省外11篇;军队系统9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10篇。经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匿名评审,共评出优秀论文37篇,正在国家级出版社办理结集公开出版手续(书名为《将军县的红色征程》)。现将优秀论文的篇目及作者名单通报如下:
一、县外邀请组
1.对红色文化历史富矿——安徽金寨的研究与思考,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马卫防、刘巍
2.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中跑反现象研究,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 翟清华
3.功勋卓著的红军劲旅——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到川陕的战斗历程与历史贡献,军事博物馆 李俊亭
4.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工作,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 周平
5.革命精神谱系视域下大别山精神提炼的省思,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傅敏
6.徐向前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军事博物馆 李戈瑞
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扩红工作研究,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 张磊
8.论大别山精神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逻辑联系,六安 汪庆明
9.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中共六安市委党校 黄国耀、尹明
10.略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若干特点,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 朱贵平
11.革命缘何而起——结合鄂豫皖根据地革命实践学习毛泽东有关重要论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 邵建斌
12.略论红一军组建的历史地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 董小林
13.思想引领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合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思政系 吕杰
14.红一军的突出历史贡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苏明波
15.红一军的创建发展及相关问题的思考,火箭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军事战略理论教研室 徐士友、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牛冬梅
16.大别山精神的历史传承,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第二研究室 钱海峰
17.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 全力应对疫情大考,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甘守义
18.革命文化: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 白纯
19.关于历史上鄂豫皖根据地革命口号的研究,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刘翠莲
二、县内作者组
20.一脉相承一路歌——浅谈红一军、红四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胡遵远
21.关于金寨县汤家汇易氏祠红军标语研究,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赵丕
22.大别山精神深化研究,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姜茜
23.从“各自为战”到“合而为一”——红一军建军特点、意义及经验分析,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黄涛涛
24.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武装便衣工作队产生、发展及其启示,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李泽波
2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的突出贡献研究,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马飞
26.简析皖西革命根据地创立的历史成因,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马贤钧
27.辉煌的鄂豫皖苏区——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统一暨红一军组建90周年,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李业坤
28.鄂豫皖苏区教育发展研究(1920—1937),中共金寨县委
党校 熊杨燕
29.中共中央派遣干部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作用探析,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余静
30.从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看党建的经验与启示,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代大梅
31.试论大别山精神及时代传承,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邓正霖
32.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区群众工作经验,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尤瑞红
33.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上屹立的坚实制度——人民检察制度的研究,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王亚丽
34.中原大战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周杰
35.皖西革命根据地群团建设述论,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陈仁喜
36.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统一初期的波浪式发展,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李燕
37.浅谈红32师、33师的创立及历史意义,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江敏
安 徽 金 寨 干 部 学 院
中共安徽省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20 年 10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