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绿色脱贫路的“六安探索”

发表时间:2021-01-11 10:57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方临昕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新年伊始,冬意已浓,在金寨县张冲乡官田村聚兴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里,生产车间一片热火朝天。当地村民正将一根根粗大的毛竹加工成精美的竹筷、砧板等各类用具。

“过去竹子不值钱,长在山上没人管。现在发展了竹产业,我家5亩竹林有近3000元收入,再加上在竹制品厂上班拿工资,绿水青山让我脱贫更有底气。 ”村民贾世军告诉记者。

“张冲乡万亩竹海是发展产业的天然优势,也是‘生态银行’。 ”张冲乡党委书记朱成亮告诉记者,该乡近年来引入5家成规模毛竹加工企业,并在黄畈、黄河、白莲、张冲、官田5个村实施“一竹三笋”基地3500余亩,每亩竹林年收入可达2500余元。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尽管遭遇了疫情、洪灾等重重考验,六安市依然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从2014年的442个贫困村、70.96万贫困人口到目前的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

5年脱贫攻坚战役中,六安市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该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围绕 “一大目标”(高质量脱贫)、融合“两大颜色”(红色、绿色)、做实“四大板块”(西山药库、六安茶谷、江淮果岭、淠淮生态经济带),走出一条具有六安特色的绿色减贫之路。

六安市结合大别山区实际情况,充分依托西山药库、六安茶谷、江淮果岭、淠淮生态经济带四大板块,重点培育了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皖西白鹅、稻虾综合种养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大小产业相连、长短产业互补、多种产业叠加的产业扶贫模式。

六安市还实施农业特色产业 “138+N”工程,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推进规模经营、主体经营、一二三产融合经营,重点发展八大特色产业和其他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由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以及贫困群众自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

“目前,四大平台已覆盖六安市7个县区103个乡镇,总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70%以上,带动近20万贫困群众脱贫,成为了六安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建设、脱贫攻坚以及生态保护融合发展的首要载体。”六安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储诒权说。

2020年,六安市抢抓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等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重点打造万佛湖(万佛山)+山水运动、天堂寨+生态休闲、大别山主峰+石斛养生、六安茶谷(响洪甸、独山)+红绿研学、洪山(大别山石窟、皖西大裂谷)+乡村休闲等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六安(大别山)悠然南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陡沙河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该市大力开发山水观光、健身康养、休闲养生、科考探险、科普研学、茶事体验等旅游产品。 5年内,“绿色”为六安市吸引了旅客2.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0亿元,累计带动10万贫困群众脱贫。

六安市还积极创新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探索扶贫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经验、光伏扶贫新经验、“深贫保”综合保险新经验、特殊困难群体社会化组织化保障新模式、农村党员“四联四帮”新经验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举措,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上级的充分肯定。

“十四五”期间,六安市还将健全防范返贫机制,加大农村地区、相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力度,激发相对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相对贫困群体收入稳步增加。同时坚持“红、绿”底色,继续用“绿色发展”的路径,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衔接,让老区焕发新气象。(记者 张大鹏 袁野)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