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大别山

发表时间:2021-10-20 09:01 来源:安徽日报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大别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革命战争时期,30多万皖西儿女英勇抗争,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10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这里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巍巍大别山,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安徽省文旅厅组织开展“美好安徽 红色大别山之旅”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大别山精神,利用大别山丰富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文旅更好融合。全力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大别山全域旅游强劲增长,为革命老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红色旅游景区

追寻江淮红色印记,一个个红色景区景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英雄的江淮儿女,更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镌刻下永留史册的功勋名字。

金寨红军广场

位于金寨县老城区,包括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洪学智将军纪念碑、金寨县红军纪念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等景点,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建于1964年,塔高24米,正上方刻有刘伯承题词“燎原星火”四个大字;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由邓小平题写馆名,包括革命史厅、将军厅、烈士厅、洪学智将军纪念馆等。

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

位于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纪念馆分为转折前夜、千里跃进、挥师临泉、精神永驻四个部分,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通过景观塑造,模拟指挥、战争场面,逼真地再现了刘邓大军在临泉长达88天的战斗生活全景。

独山革命旧址群

位于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罕见、安徽唯一完整保存着苏维埃时期集党、政、军、文化、教育、司法、经济于一体的县级机构旧址。这里既是革命旧址,也有清朝中晚期至民国初年的古建筑群落,素有“大别山区民居博物馆”之称。

鄂豫皖红军纪念园

纪念园将分散在金寨县的重点革命旧址按1:1比例在园区内集中展示。目前已建成7个项目: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异地重建、红28军重建旧址、红25军红28军会师合编地旧址异地复制、抗战时期安徽省政府旧址异地重建、六英霍暴动总指挥部旧址异地复制、红32师成立旧址异地复制和红军阁。

红色路线

千里挺进大别山,红色薪火永相传。皖西大别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留下了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红色是大别山最鲜明的精神底色,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安徽省共有7条线路入选,包括“初心如磐·不屈军魂”“革命大别山·红色鄂豫皖”等多条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的主题线路。

“初心如磐·不屈军魂”精品线路

黄山市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陈列馆—黄山市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园—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舒城县新四军第四支队纪念馆—合肥市庐江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滁州市来安县新四军二师师部旧址。

线路简介:寻铁军足迹,传红色精神。 “初心如磐·不屈军魂”精品线路以黄山市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为主,让游客可以踏上红色沃土,重温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仰,增强对现今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革命大别山·红色鄂豫皖”精品线路

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信阳市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信阳市浉河区四望山新四军第五师师部旧址—信阳市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信阳市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六安市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六安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湖北省黄冈市麻城烈士陵园—黄冈市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黄冈市麻城市乘马会馆。

线路简介:“革命大别山·红色鄂豫皖”精品线路从河南息县刘邓大军渡淮纪念馆出发,途经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带领游客重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路,走进相关革命旧址、纪念地,重温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军战斗史,感受红色鄂豫皖的峥嵘岁月,接受大别山精神和爱国主义洗礼。

红色小镇

在江淮大地上,革命先辈们用信仰和热血筑就了一座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每一个红色小镇,都蕴藏着一段红色革命历史与峥嵘岁月。

金寨县汤家汇镇是大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度成为豫东南和皖西北红色革命政权和革命武装军事指挥中心,境内革命遗址遗存有61处之多,号称“小延安”。

裕安区独山镇是皖西革命老区核心地之一,素有“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之美誉,拥有六霍起义纪念馆、六霍起义纪念塔、独山革命旧址群等红色旅游景点。现存独山暴动指挥部、六安县苏维埃政府等9处革命旧址,完整保留了土地革命时期县级苏维埃政府的架构。

毛坦厂镇是安徽省首批红色旅游小镇,拥有张家店战役纪念馆(涂公祠、大别山民俗风情馆)等红色旅游资源。解放战争时期,张家店战役指挥部就设在当地的涂氏祠堂,1947年9月,刘邓大军第三纵队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并取得胜利。

趾凤乡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辖区内有白崖寨、养英山庄等革命历史遗址。1932年10月,红二十七军在趾凤乡白崖寨诞生,撒下了革命火种,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故事

在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红色大别山演绎着世代传承的经典故事,铸就了一脉相承的大别山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200多万人民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仅金寨县牺牲人数就达10万余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40%。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1万多人,占全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全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

冲锋在前,革命先驱铸“军魂”。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共产党人始终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被誉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吴焕先,在发动革命时率先烧毁房契地契破家闹革命,生死关头之际,他高喊“共产党员跟我来”,冲在队伍最前面,牺牲时年仅28岁。

不畏牺牲,坚定信仰洒热血。金寨县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始人詹谷堂被捕后,面对严酷拷问时,他清醒回答:“不要问我这里有多少共产党,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这里就有多少共产党,杀得了我詹谷堂,灭不了共产党!”他以指为笔、以血为墨在墙上写下“共产党万岁”几个大字,献出了宝贵生命,英勇壮举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革命信仰。

军民同心,革命火种接续传。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军民坚定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步伐。在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的艰难时期,被分散安置的红军战士从金寨追随到川陕。三年游击战争时,红二十八军被敌人分割包围,依靠大别山人民的支持和配合,在艰难困苦中拼搏奋战、辗转迂回,坚持革命斗争,留住了革命火种、保存了革命实力。

红色歌曲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这首享誉全国的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源自大别山民歌曲调,最早在鄂豫皖苏区传唱,后来随着红军足迹传遍大江南北。

这首歌的诞生,与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息息相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共产党人先后举行黄麻起义、商南起义等,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等革命根据地。1929年农历八月,正值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鄂豫皖苏区建立了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光山县苏维埃政府。欢快的人民群众首次唱响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由大别山民歌《八段锦》改编而来,曲调轻快明朗,歌词欢快豪迈,成为大别山地区土地革命斗争史实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群众对人民政权成立、翻身当主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送郎当红军,切莫想家庭,家中呐事务呀,妹妹会小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借用当地传统民间歌谣曲调创作而成的《送郎当红军》在鄂豫皖苏区广为传唱,革命歌谣以特有方式发挥着鼓动民众、提振士气的作用,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积淀,成为大别山区红色经典歌曲的代表作品。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