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58岁的张行炳在安徽省革命老区金寨县的红色小镇汤家汇镇工作的第35个年头,他是红色老区土生土长的金寨人,红色基因流淌于他的血脉。
1981年,19岁的张行炳来到南京军区60军1794537团服役三年,在部队中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文书。1983年,作为班长的他带领班级获得集体荣誉三等功。1984年,年轻的张行炳是一名准志愿兵,有机会转为南京户口,未来可期,但当时他的父亲病危,他选择赶回家乡照顾父亲,为亲人尽孝,退役留在家乡,也放弃了留在南京的机会。
1984年11月,退役后的他来到汤家汇镇竹畈村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村书记,为历届乡人大代表、党代表。2016年12月,汤家汇镇为发展红色旅游打造“苏维埃城”, 新建红色旅游办公室,安排踏实勤恳、富有经验的张行炳担任办公室主任,同时他开始了义务做文物保护员。
这与以往村里的工作职责有所不同,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静辉说:“汤家汇镇是红色重镇,张行炳主任最初接触文物保护工作时,主动学习镇志和大量文保知识,做好群众工作,引导他们保护革命文物,他工作勤恳负责,很多文保单位由于是不封闭的砖瓦房,极容易入灰,需要进行一遍遍的打扫、维护,他总是能触到最细微的角落,自己带头干。”
张行炳正在检查文保单位卫生情况
自费收购农耕物品 做爱国主义教育
从2017年开始,张行炳开始在汤家汇镇各村落里自费收集传统农耕用具,如勾草鞋的扒子、碾米的农具、犁、纸灯笼、米桶、秧马等,安放在汤家汇镇的国保单位接善寺内,对来往进行红色教育的游客介绍农耕文化,传承华夏文明。
平日里,张行炳利用下乡时间寻找农耕产品,有一次他来到汤家汇镇竹畈村,寻找老人家里遗留的农耕物品,他来到80多岁的张老家里,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想用传统的农耕用具做爱国主义教育,张老听完后乐于支持他的工作,找到家中木板做的老米桶。
2018年,张行炳来到了汤家汇镇街道,廖老家中有六十年代过去农村烧窑师傅遗留下来的仅有的一套“瓦模具”,分为铲泥用的铁制铲子、模制筒子,张行炳也把它自费收购来,布置在接善寺内的爱国主义大课堂里,每年很多游客来接善寺,如合肥市高升学校每次来都有一千多名学生到访,学生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灿烂文明的农耕文化。
张行炳传播农耕文化的精神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在汤家汇镇瓦屋基村列宁小学陈列室,建立了专门的农耕室,其中的农耕用具是周其峰悉心收集来的。周其峰说:受到了张主任的影响,学习他的不忘初心、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神。
2019年全年,汤家汇镇接待全国各地的到访游客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者约20万人次。每天中午有中小学生到文保单位参观学习,最开始有学生们乱扔垃圾,张行炳教育孩子们要爱护文物,从文明创城教育和文物保护教育的角度讲述简易的爱国主义知识,经过他的劝导、教育,学生们已杜绝了不文明行为,注意保护珍贵的革命文物。
张行炳自费收购的农耕用品
及时处理火情隐患 栽种绿植美化环境
张行炳每天都要去文物保护单位巡逻,他见微知著,将险情扼制在摇篮中。2019年春天的一天,他到省保单位姚氏祠进行日常检查时,发现电灯一闪一闪的,判断可能是电线老化了,进一步检查时,发现有隐患火情,他立即联系电力部门,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张行炳注重文物保护的细节工作,爱惜文物建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次,他发现在赤城县苏维埃政治保卫分局旧址姚氏祠的关押室里,有村民在敞开的室内种菜,他便对村民进行说服教育,锄掉菜园,并在关押室门前封上了铁栅栏,扼制了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在姚氏祠大院里有一棵桂花树,其边缘也有村民种菜,他便将树边做了绿化,种植美观的绿植,既美化了树木,也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树立汤家汇这座红色重镇的良好卫生形象。
张行炳在赤城县苏维埃政治保卫分局旧址姚氏祠的关押室旧址
雪夜抢修文保单位 细致清洁珍贵文物
2017年冬,十年不遇的大雪几乎压断了接善寺内的桂花树,张行炳找到白色的废弃电线,固定好树木,并连夜用竹竿敲下厚厚的积雪,清理屋瓦的大雪,并拉上警戒线。
2018年8月,金寨防汛期间,张行炳非常担心位于汤家汇街道的姚氏祠(省保单位)和徐氏祠(国保单位),两处遗址所在的位置偏低,容易被大水淹没,张行炳在两处单位来回巡查,准备好防护措施,沙袋,随时准备抢修,坚持值班到凌晨。
2018年,张行炳看到接善寺会议室对面的房屋坍塌已久,只剩墙头,便向政府提出方案建议修复,后政府进行了修复,恢复了完好面貌。接善寺内展览着农民自卫军使用过的枪支,其中一些枪支生满了锈迹,他便找到专业人士进行清洗,由于文物的珍贵性,也注意保护他们的原始风貌。
国保单位赤城县红色邮局中的蜡像由于时间久了,布有灰尘,用电风吹,水枪冲,都清洗不掉,经过多种方法尝试,张行炳找到清洗油烟机的工作人员,才将蜡像的灰尘清理干净,焕然一新。
勤于学习文保知识 提升工作信心信念
自从事文保工作以来,张行炳通过阅读汤家汇镇镇志、红色书籍,请教红色专家,拜访撰写镇志的老先生,参加文物保护培训,提升业务水平。2017年,安徽省文物局举办了全省文物保护学习培训,张行炳荣幸参加,他说:“感谢省文物局给予的宝贵机会,让我对文物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工作的信心,能够清晰思路,为家乡的文保单位做贡献。”
2018年12月,福建古田举办了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培训会,邀请全国100多位红色文物的负责人参加,其中也培训了文保知识,张行炳有幸代表金寨参会。主会场也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出席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主会场。张行炳在不断的学习中,更坚定了对文保工作的信心和信念。
做好文物保护员 脚步不会停止
作为基层文物保护员,张行炳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镇内所有文保单位,4处国保单位有他倾尽心血的不眠夜,12处省保单位有他挥洒汗水的奋进,35处县保单位有他留下的无数次足迹,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更有他的悉心管护。
2020年5月,张行炳被被安徽省文物局评为安徽省最美基层文物保护员,在保护历史遗迹的路上,他是贴近泥土的红色文物守卫者,在金寨这片红色热土留下了最美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