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闪闪军旗红

发表时间:2021-01-12 09:43 作者:吴继璋来源:汤家汇镇人民政府责任编辑:王涛 点击数:我要纠错
字体:[  ]

怀着崇敬和感恩的心情,认真观看了安徽电视台录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

随着六集历史长卷地展开,我仿佛置身于当年父辈们求解放闹革命的历史场景,从中深切感受到了金寨十万儿女为祖国、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八月桂花遍地开》像一首高亢嘹亮的交响曲,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像一篇讴歌英雄的赞美诗,鞭策着我们不忘重任在肩;像一幅穿越历史的画卷,告诫着我们不忘初心;更像是一支催人奋进的军号,号召着我们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作为一名金寨儿女,我为能出生在金寨11093位革命烈士之一的家庭而骄傲;作为一名战士,我为曾经在金寨经历的“红军军”峥嵘岁月而自豪。

值此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八月桂花遍地开》以翔实的史料、精心的编排,为全国人民奉上了一部极其生动的革命史教科书。仰望那面猎猎舞动的军旗,注视那颗闪耀着党的光辉的五角星,衷心祝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岁寿诞!祝福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汤家汇,这块红色的故土,已经成为我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乡愁。生而为人,要懂得敬畏,敬畏历史、敬畏先烈,敬畏用鲜血捍卫的信仰与忠诚。几十年间,我一直在问自己:金寨为何能走出59位开国将军?父亲为何能从一个讨饭的山娃子成长为身经百战的指挥员?是怎样的信仰,怎样的精神给了他和他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

53年前,我参军来到父亲跟随红25军北上长征到达陕北后拓展的“红军军”——39军。记得下到116师347团三营七连的当天,指导员教我们新兵唱的第一首歌是:“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至今依然能准确地唱出这首语录歌的每个音符。虽是古稀老人,我依旧能清晰地记着这首语录歌唱的每个音节。

我知道,39军是金寨红25军1935年9月长征到达陕北后,与红26军、红27军共同组建的红15军团。1948年11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39军机关的建制从未编散,是我军唯一保留下来的“红军军”。

我知道,116师是由陕甘红26军1932年12月组成,1948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16师。自建师以来,116师逢恶必战,逢战必胜,逢胜必强,其政治素养高,战役战术无人能出其右,可谓“中国第一师”。

我知道,347团是1932年12月由陕甘红军游击队改编的红26军,是陕北红军的传人。该部队作风勇猛,战力超群,是我军顶级主力团队。

我知道,三营七连是1948年10月在父亲指挥攻打锦州外围义县的战斗时英勇作战,被授予“钢铁连队”称号。

鲜红的军旗从未褪色,耀眼的金星从未泯灭。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时,伴随着恢弘激昂的《钢铁洪流进行曲》,百名战旗手持着红色战旗,乘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全国人民为之激情澎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空前规模大阅兵的重要亮点。其中一面“突破临津江英雄连”的战旗,向世人讲述着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摄人心魄的战斗。

1950年10月,父亲随陈赓从抗法援越战场回国。他关注朝鲜战局的发展,他牵挂57907名已经赴朝的官兵,他毅然舍弃与分离20年母亲在家乡见面的机会,不顾胃病缠身,大义提笔,请命入朝作战。

1951年新年前夜,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打响。父亲指挥116师在39军编成内展开对三八线临津江的突破。当时,347团三营七连同其他三个兄弟连队共同担任突破临津江第一梯队任务。1950年12月31日16时40分,全师70门炮火急袭后,七连官兵从距敌前沿阵地150米的隐蔽部冲进零下20多度寒冷刺骨的江水。在我军猛烈炮火掩护下,仅用11分钟便突破了三八线,强渡了临津江,为后续部队开辟了登陆场,剑锋直指汉城,为攻克汉城打开了缺口。

战后,七连同本团五连及346团一连、四连被39军同时授予“临津江突破英雄连”荣誉称号。鲜红的战旗是无数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染成,金色的五角星是指引战将士们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动力。

退伍后,在一次回乡探亲中,萦绕心中多年的疑惑终于有了答案。那天,我跟随汤家汇镇党委书记卢士传和镇长张静辉漫步在汤家汇的“红军街”。位于镇中心游客集散中心东侧的易氏宗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年红军医院、少共豫东南道委和赤南县委旧址。

易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为一进三幢,6院26间,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我举目仰望这座矗立了150多年的古建筑,颇觉心潮澎湃。

汤家汇镇党委书记卢士传指着左面墙壁隐约可见的字迹:“全体工农兵武装起来,保护皖西北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指着右面念道:“配合中央苏区红军行动,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

汤家汇镇镇长张静辉补充道:“这些标语都是80多年前红军留下的真实墨迹。1928年2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又称‘少共’商南区委在这里成立,第二年发动了立夏节起义。之后,在大别山区相继成立了9个区的团组织。”

我问:“我父亲1929年就是在这里参加革命的吧?”

汤家汇镇党委书记卢士传:“没有考证我不能说。但有一条是千真万确的,这座祠堂是当年少共豫东南道委和赤南县委的所在地,是直接领导整个豫东南及赤南县青年运动以及少先队和儿童团工作的。”

“那,我父亲为什么要当红军呢?”

汤家汇镇党委书记卢士传和镇长张静辉对视了一下,用手往上一指:“你进去看看。”

我走上台阶,竟然在石柱门框两侧发现了十个模糊的墨迹:

——左面:“打倒蒋介石”

——右面:“我们有饭吃”

看着这两条深深印在石柱门框上的红军墨迹,我心中仿佛倏地透进一缕阳光——“打倒蒋介石,我们有饭吃”,这不就是父亲执意要扔掉讨饭棍,拿枪当红军的初衷吗?这不就是金寨十万红军发自心底的革命呼声吗?

“卢书记,我知道父亲当年为什么要当红军啦!”

汤家汇镇党委书记卢士传被我没头没脑的话弄得一头雾水。

我轻轻抚摸着门框:‘打到蒋介石,我们有饭吃’这十个字是穷人的胆、红军的魂,是金寨十万人民子弟兵无敌于天下的定海神针,是无产阶级当家做主人的冲锋号。金寨是户户有红军、村村出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铸英魂。一个个讨饭的山娃子在炮火中成长为一群群有理想的钢铁战士——八月桂花就这样在大别山传播开来,革命的火种就这样在一字一句间发扬光大。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金寨县时满怀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学习英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饱含着对英烈的崇高敬意,更宣示着中国人民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是民族精神的最高坐标,是闪耀在军旗上的金星,而党的光辉就是辉耀金星的灵魂。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对此做出了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