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园镇:大棚产业结构调整 在求变中华丽转身

发表时间:2020-03-27 12:03 作者:任晓龙 来源:斑竹园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张晓鸣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六月竹荪结伞、腊月草莓吐芳,行走在金寨县斑竹园镇漆店村欣欣向荣的大棚菜基地,你也许不会想到,这里也曾在困境中苦苦挣扎。

从“大路货”到“中高端”。2018年,依托县“菜篮子扶贫农场工程”资金,漆店村流转土地建设了近百亩大棚菜基地,配套了电力、滴灌等基础设施,由村里的张传旺、吴善友两个大户承包,并带动周边农户务工。第一年没有规划,辣椒、茄子、黄瓜、西红柿,什么都种一点,可普通蔬菜价格低,农村市场规模又小。辛苦一年下来,不仅没挣到钱还亏了本,两人一度向村里表达了放弃的念头。为此,镇里和扶贫工作队主动上门,引导他们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2019年开始,长岭关村中药材大户罗先平技术入股,一半大棚尝试种植“菌中皇后”竹荪,另一半则由村后备干部李伟接手,从合肥长丰引进技术建立了周边乡镇首家草莓种植合作社。种植结构调整的效果立竿见影,一年下来,竹荪平均亩产一千余斤,每亩收入两万元,草莓平均亩产三千斤,每亩收入六万元,大棚菜基地一下从烫手山芋变成了香饽饽。

从“拼价格”到“拼品质”。发展第一产业,机械化程度高的大型企业往往成本较低,但有些特色品种对环境、人工和精细化管理要求高,小型合作社也有其独特的优势。漆店村地处大别山腹地,昼夜温差大,微酸性沙质土壤疏松肥沃,加上山泉水灌溉等因素,特别适合高品质草莓、食用菌类和天麻、元胡等中药材的生长。这一边的洪家寨家庭农场,从菌种栽培、光照通风到采收加工,无一不精益求精,产出的竹荪个个品质优秀。那一边的春意苑合作社,采用不上化肥、不打农药、蜜蜂授粉、自然成熟的绿色无公害种植模式。“红颜”草莓10月开始种植,11月中旬上市,采摘期一直延续到来年4月,由于甜度高、口味好,一下在当地打出了名声,虽然价格从未低于20元/斤,但每天前来采摘的顾客依旧络绎不绝。

从“小而全”到“产业链”。村级产业发展往往面临规模小、知名度低、销售渠道不畅等诸多困难。为此,大棚菜基地一改以往既管生产又管销售,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推动产销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和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春意苑合作社主要与合肥长丰一家种植企业开展种苗和技术合作,洪家寨家庭农场则主动融入镇规划的沙堰、漆店、长岭关村中药材产业带,由长岭关中药材服务中心统一烘干处理和包装,并与福建一家企业签订销售协议,按照每斤150元的保底价格收购。由于竹荪品质好,不时有零散客户表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但张传旺坚持按协议优先满足企业需求。他说:“虽然目前让了一点利,但只要守住信用就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不管是头货和尾货都有保障,到了关键时候,企业也会伸出援手,总体来看更加划算。”

展望将来,两家合作社均表示要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