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基层话民生

【基层话民生】扶贫车间政策好,焊花洒满小康路

发表时间:2020-11-07 09:48  作者:斑竹园民生办来源:金寨县财政局  点击数:  字号:[  ]

五彩斑斓的焊花,滋滋作响的机器声,银光闪耀的钻头,还有那么一群挥洒着汗水,专心致志焊接切割的农民工们……您能想像到这样的劳动场景是哪儿吗?

在巍巍的大别山麓的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里,我们在桥口村的安徽百益天成机械有限公司的工厂里见到了这一热热闹闹的劳动生产场景。听我们感叹大山深处竟然有这样一个现代化机械加工厂,桥口村的扶贫专员漆文娟说:“什么呀?不就是我们村的一个扶贫车间吗!”

走进截齿车间,48岁的桥口村王下湾组的贫困户王绍进正在一丝不苟的工作着,得知我们要向他了解一下他在扶贫车间有什么收获后,他趁休息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说起来话长,我年轻时闯上海,钱没有赚到,后来在村里却评上了个贫困户,38岁才讨个老婆,如今是沾政府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的光,把工厂办在家门口,我就凭有钢材截齿技术,政府安排我进了百益天成扶贫车间,现在我早上班,晚归家,在厂里一到每月15号我就能领到5000多元的工资,回家我还能照顾83岁的老年痴呆母亲和妻子幼儿。我这真叫是一不留神,刚刚脱贫就步入小康了!”

说完,他高兴的指着同车间的同事说:“您看,像我这样的贫困户在这里上班的还有十多个,大多是我们斑竹园镇本乡本土的,还有邻乡的吴家店、关庙来的,离家又近便,工资又稳当,饭碗端得牢靠。”

在百益天成科技研发办公室,我们见到了28岁的郑佳智,他来自湖北省孝感市,毕业于荆楚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管理系。听我们好奇的问他为什么这么年轻会呆在大山里工作。他憨憨的说:“我家在孝感也是贫困户呀!还不是为了工作和生活呗!这边政府扶贫政策好,机械加工企业又没有污染,这里工作、生活、环境好,山好水好人也好。”他指了指同办公室的另外两名同事,“您看我们这里坐着的还有两位,也是来自湖北、江西的大学生同事,他们正在申报旋转开合旋控钻斗国家专利。”

始终陪同我们采访的百益天成公司党支部书记周训强告诉我们:“百益天成从2010年开始还是一个小作坊,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占地1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得益于当地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我们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旋控机钻具,现在年产值已经达到2000万元,就业员工50余人,产品除在国内的贵阳、广东、重庆等8个城市设有销售公司外,已经出口越南、以色列。公司生产的钻具产品参加了在印度、印度尼西亚、上海国际宝马工程机械产销会上展出时受到客户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今年我们在疫情发生后停产一个多月,33日恢复生产后我们每天就有一车产品外运到销售公司客服中心去。公司生产的钢质钻头、截齿、牙轮已被华信创(北京)认证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合(肥)武(汉)高速下路口斑竹园驿站里的“红色小镇”红印斑竹园客厅内,我们偶遇了正在检查工作的斑竹园镇党委书记朱煜同志,我们兴致勃勃的向她介绍了在百益天成公司的所见所闻。这位女党委书记爽朗的笑着说:“那你们只是看到了我们镇的一个缩影”。

随后,她热情的向我们介绍着:“这几年,我们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多门路、科技化发展产业,因地制宜制定精准扶贫产业政策,既有短平快的黑毛猪等养殖类的产业;又有中长期油茶、元胡、黄精、竹荪类的产业扶贫基地;我们镇的安徽三利丝绸、百益天成机械有限公司、金寨县家康竹制品有限公司、长岭关高速服务区、凯尔机械、山中宝灵芝加工等本地加工企业和产业基地解决了一大批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大大加快了这些贫困户脱贫后迈上小康路的步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