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专题专栏 > 民生工程 > 基层话民生

【基层话民生】民生工程,深扎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种

发表时间:2021-10-21 16:16  作者:教育局来源:金寨县财政局  点击数:  字号:[  ]

我叫谢承纳,是吴家店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老师,走上岗位的这几年,我目睹了民生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也时常跟学生们聊聊他们的生活,这不,一个小女孩的身影又走进了我的脑海。

她是吴家店初级中学七年级新生朱*慧,乖巧整齐的刘海,红扑扑的小脸蛋,与同龄人比身材相对小巧,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她的一双大眼睛,尤其是课上的她,那双大眼睛追着老师认真看着,灵动的眸光散发着对知识的渴望。

慧慧今年不到14岁,在她迄今为止短暂的14年人生中,爸爸妈妈这四个字,对她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几个简单的字符。“我从出生开始爸爸妈妈就不在身边了,”嘴巴说着这样令人心酸的话,但她的大眼睛依然明亮闪烁,看不出一点难过:“早就习惯了。”

慧慧生活很有规律:起床,洗漱,做饭,上学,这是她一直以来不变的流程。但慧慧并没有觉得自己很累,相反她很喜欢充实忙碌的自己。爷爷是个老裁缝,在街上给别人缝衣服,前几年手脚还很麻利,眼神还很好,这几年她发现爷爷的眼睛越来越浑浊,有的时候一根针穿了十几分钟也穿不进去,还需要她来帮忙。而且大家都喜欢买成衣,也越来越少有人找爷爷缝衣服了。

奶奶在街上卖点小商品,鞋垫头绳大风车,镜子口哨拨浪鼓,原来在小镇上很紧俏的小玩意儿,近几年也渐渐没了市场。奶奶前些年还会喊吆喝,现在出摊都找不到愿意买东西的人了。

慧慧虽然小,但是爷爷奶奶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她心里知道,家里有两个孩子都要上学,平时的吃喝都要钱。每个月靠爷爷奶奶的低保,和远在天边的爸爸妈妈寄来的钱,其实根本不够。她的爸爸在跑货车,妈妈在做前台,不是每个月都给家里寄钱,寄来的钱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有时候早上能吃油条包子,有时候只能吃咸菜。可是她既不能帮爷爷缝衣服,也不能帮奶奶卖东西。她能做的就只有好好学习,做做饭,扫扫地,给即将上一年级的妹妹辅导功课。

慧慧以她自己的理解,在默默地为这个家做出她力所能及的贡献,锃亮的碗筷,干净的地面,写得满满当当的作业本……每一个都是她努力的结晶。在她以为日子就像这样,在每天的忙碌中流淌逝去的时候,爷爷跟她说:“我和你奶奶以后不用再出去摆摊、缝衣服了”,脸上的兴奋让层叠双的褶子都变平了不少。“你们姊妹俩上学书本费学杂费不用交了,我和你奶奶有了养老服务补贴,以后生活要舒坦的多了。”慧慧眨巴着懵懂的大眼睛,傻傻的看着爷爷,她虽然听不懂什么叫“两免一补”,也不知道什么是养老服务补贴,但是她知道爷爷奶奶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干活就是天大的好事情。

以后的生活好像都变好了。爷爷不用每天都在街上给别人缝衣服了,心情好的时候,他就带着小板凳去树荫底下看别人下棋,一看就是一整天。有的时候,他带着录音机听唱戏,一边听一边等顾客上门,等着急了就回家待着自己唱大戏。奶奶也不用天天守着她的小摊子了。她有更多的时间回家打扫浆洗,她有的时候还出去摆摆摊,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家侍弄她在屋后开辟的小菜园,每天浇浇水施施肥,别提多开心。爷爷还告诉她,有了政府的帮助,家里的压力小了很多,加上爸爸妈妈每个月寄来点钱,现在生活好多了。

对于慧慧来说,有了好政策的帮助,她不用每天往家跑,可以吃住都在学校,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初中新增加了很多新科目,每一门对她来说都是一个新世界,她就像一块不知疲倦的海绵,一心扑在书本上,把知识都吸收进脑子里。奶奶一开始还担心她在学校里吃得不好,她本来就长得瘦小,再瘦下去可就营养不良了。没想到,慧慧很喜欢学校里的饭菜,土豆烧牛肉,红烧鸡腿,西红柿炒鸡蛋……色香味俱全,一眼望去都是她爱吃的。听班主任陈老师说,这是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政策,学校里几百名学生每天都能享受到美味营养餐。随着时间的推移,慧慧不仅没变瘦,连脸色都红润了起来,搭配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整个人别提有多精神。她心里非常感激,她现在已经知道,这是国家的惠民政策,是真正为农村学生量身定做的教育民生工程,一种满满的幸福感充斥在她的心头。

对孩子来说,“民生工程”他们或许并不清楚,但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种子,是希望,是获得,是幸福,同时也是一种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向善向美,茁壮成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