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社会】关于征求《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 征集公告
- 起草说明
- 征集渠道
- 网络渠道意见及采纳情况
-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
- 文件
我局起草了《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现征求公众意见。
一、决策草案:见《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征求意见稿)全文
二、决策依据:部门职能
三、意见征集时间:2022年6月3日-2022年7月3日
四、反馈渠道:
(一)登录金寨县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和公众"意见征集平台
(https://www.ahjinzhai.gov.cn/hdjl/yjzjk/index.html)留言;
(二)联系电话:7356075;
(四)来信地址: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三楼
2022年6月3日
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厅〔2022〕10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六政秘〔2022〕58号)等文件精神,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乡村旅游综合带动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紧扣“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两山”理论践行先进县、乡村振兴样板县。依托乡村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农业主导产业优势,加强统筹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环境做美、品牌做响、产业做强,推动文旅发展“思路”转化为增收致富“出路”,绿水青山“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推动合规且合适的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品变商品,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绘就山水人村和谐相融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二、主要目标
到2024年,全县乡村旅游业态产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综合效益更加凸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产业体系健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力争到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2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5亿元。
三、重点任务
科学整合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组织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十百千”“421”行动,精心打造1个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2个乡村旅游目的地、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25个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3个主题村、1个美食村、1条旅游风景道、28家精品民宿、3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
(一)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创建行动。以天堂寨片区为主,以乡村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集聚度高、示范性强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探索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打造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责任单位:天堂寨镇、燕子河镇、县文旅体育局)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行动。以大湾景区、燕子河大峡谷为主,发挥以休闲、康养、研学、生态等乡村旅游为产业特色,推动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化、设施标准化、功能多样化,打造成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公共服务完备、服务环境优良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花石乡、燕子河镇、县文旅体育局)
(三)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行动。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具有良好的资源或文化特色,符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水平高、培育探索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模式或成功经验的乡村(含行政村和自然村)。(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
(四)“主题村”打造行动。依托我县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创新开发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事节庆、生态康养、民俗演艺、红色旅游、运动休闲、采摘垂钓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围绕“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重点培育一批 “康养村”、“摄影村”、“画家村”、“文创村”、“非遗村”等主题村。(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县茶美中心、县乡村振兴局)
(五)“美食村”推选行动。充分挖掘大别山乡村特色美食文化,根据《特色美食村推选基础条件》,围绕美味、美景、美丽环境、美好感觉等方面,重点以中国红岭公路沿线的梅山、天堂寨、花石等乡镇的村为主,着力打造省级特色美食村,推动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结合实际在县城周边打造1个县级美食村。(责任单位:梅山镇、天堂寨镇、花石等乡镇、县文旅体育局)
(六)“风景道”建设行动。进一步优化、打造、推广中国红岭公路“三条环线”精品自驾游线路,制定《提升中国红岭公路规划》,在沿线重要节点建设一批自驾游服务中心、房车露营基地以及沿途景观小品、观景平台等旅游产品;对道路沿线实施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等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中国红岭公路为省级旅游风景道,串联全县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点。(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交通局、县发改委、县规划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沿线各乡镇)
(七)“后备箱”富民行动。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支持农民就地就近销售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支持重点旅游乡镇(天堂寨镇、梅山镇、燕子河镇、花石乡、麻埠镇、全军乡、斑竹园镇、汤家汇镇)在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景点、旅游宾馆饭店、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县电商中心牵头开展农副土特产品等线上销售。天堂寨镇、梅山镇、花石乡等乡镇启动打造“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责任单位:天堂寨镇、梅山镇、燕子河镇、花石乡、麻埠镇、全军乡斑竹园镇、汤家汇镇等乡镇、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旅体育局、县交通局、县电商中心)
(八)精品民宿培育行动。结合本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田园风光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要素,建设景区观光型、田园休闲型、生态康养型、主题活动型等特色鲜明的旅游民宿。各乡镇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不搞大拆大建,对空闲民房等进行提升改造,建设舒适、安全、干净、整洁、卫生的“小而精”旅游民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民宿建设,推出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味、有乡愁的精品民宿。推动携程度假农庄、花筑民宿等优质乡村民宿开展连锁化经营,加强标准引领,开展全县民宿服务质量等级评价,推进八湾堂、携程度假农庄等争创等级民宿。(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
(九)“双微”提升行动。围绕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服务更精心、体验更精致、运营更精细,开展“微创意、微改造”,促进“精提升”,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融合、创意赋能,因地制宜、见缝插针,下足“绣花”功夫。全县围绕村落、田园、道路、建筑、植物、设施、夜景以及整体风貌等八大重点,重点推进景观提升和环境优化,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乡村门户、重要点位和主客共享空间等。(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
(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广泛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技能培训。文旅部门定期对全县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业主开展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农业部门定期开展基层农技人员技能培训;教育人社部门牵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培养乡土人才;组织、人社部门要探索建立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地方政府新型合作机制,进一步打通旅游企业和旅游专业人才交流渠道,积极引导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能人”投身乡村旅游发展。(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局、金寨职业学校、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各乡镇)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门间工作沟通协调,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把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操作性强的具体举措。各乡镇作为乡村旅游投资建设主体,要确保建设、管理、运营健康可持续,县直相关单位要结合《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金政办秘〔2021〕59号)文件要求,履行相应职责,推进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
(二)加大政策支持。统筹利用旅游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相关项目及品牌创建的支持力度。鼓励全县学校研学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活动、会议培训在县内乡村旅游点、民宿开展,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创新乡村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通过林权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方式,拓展乡村旅游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县人行)
(三)强化要素保障。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等方式,有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乡村集体集中收储闲置宅基地,依法依规运用市场化手段合理流转使用权和经营权,保障乡村旅游用地用房。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的有效衔接,为乡村旅游设施项目建设预留空间和指标,用好乡镇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安排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申请使用。(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规划中心、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
(四)完善基础配套。编制旅游公路规划,结合旅游风景道建设要求,完善提升道路主体,全面贯通连接乡村旅游点道路。完善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实现全程式引导交通指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好旅游公路沿途绿化、靓化,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乡镇做好乡村旅游点、民宿周边卫生设施、污水垃圾处理、水电设施改造、网络通信、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环境。(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供电公司、县城管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各乡镇)
(五)提升服务品质。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餐饮住宿、公共卫生、消费购物等方面指导监管,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各乡镇要标准化、品质化推进乡村旅游点和民宿开发建设和运营,指导乡村旅游点与民宿规范有序、形成特色、健康发展、持续发展。指导经营主体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类安全事故等防范应对。引导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或乡村旅游企业联盟,制定诚信经营公约,健全行业自律和动态管理机制,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确保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健委、县应急局)
(六)创新商业模式。各乡镇要根据乡村旅游点规划布局,分板块、分业态灵活招商,全面盘活林地、山地、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推进乡村旅游点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进知名旅游与民宿品牌企业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积极邀请在外创业乡贤、能人返乡就业创业,参与乡村旅游与民宿建设,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与民宿品牌。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为主、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资金支持、奖扶结合、租赁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链接机制,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投创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育局)
(七)细化目标任务。成立由县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文旅体育局,具体牵头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履行相应职责,实现部门沟通协调顺畅。各乡镇要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细化分解乡村旅游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及进度台账,健全推进机制、明确工作措施;要配备一名班子成员分管、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乡村旅游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
(八)开展督查考核。各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县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办公室根据乡村旅游建设责任分工建立乡村旅游综合考评机制,并将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收入等主要指标将纳入各乡镇目标考核,县委督查办对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定期督查调度,切实将乡村旅游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
附件1:金寨乡村旅游分年度发展目标任务(2022年—2024年)
附件2:金寨县2022年度乡村旅游建设重点任务分配表
金寨乡村旅游分年度发展目标任务(2022年—2024年) |
|||
指标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乡村旅游人次(亿) |
0.0375 |
0.0413 |
0.462 |
乡村旅游总收入(亿元) |
15 |
19 |
25 |
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个) |
0 |
1 |
全面完成 |
乡村旅游目的地(个) |
1 |
1 |
全面完成 |
乡村旅游重点村(个) |
7 |
7 |
6 |
精品主题村(个) |
1 |
1 |
1 |
特色美食村(个) |
1 |
1 |
全面完成 |
风景道(条) |
1 |
全面完成 |
全面完成 |
精品民宿(家) |
13 |
8 |
7 |
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个) |
1 |
1 |
1 |
“双微”提升改造点(个) |
50 |
50 |
25 |
附件2:
金寨县2022年度乡村旅游建设重点任务分配表 |
||||
乡镇 |
重点任务名称 |
|||
乡村旅游人次(万人) |
综合收入(万元) |
旅游民宿(家) |
双微提升改造点(个) |
|
天堂寨 |
90 |
36000 |
3 |
6 |
花石乡 |
50 |
20000 |
2 |
4 |
南溪镇 |
30 |
12000 |
|
1 |
梅山镇 |
25 |
10000 |
1 |
2 |
全军乡 |
20 |
8000 |
1 |
2 |
青山镇 |
20 |
8000 |
1 |
2 |
斑竹园镇 |
15 |
6000 |
1 |
2 |
汤家汇镇 |
15 |
6000 |
|
2 |
吴家店镇 |
12 |
4800 |
|
2 |
麻埠镇 |
12 |
4800 |
1 |
4 |
铁冲乡 |
12 |
4800 |
|
2 |
油坊店乡 |
10 |
4000 |
|
4 |
白塔畈镇 |
10 |
4000 |
|
1 |
燕子河镇 |
10 |
4000 |
1 |
4 |
双河镇 |
6 |
2400 |
|
2 |
桃岭乡 |
6 |
2400 |
1 |
2 |
流波䃥镇 |
6 |
2400 |
|
1 |
沙河乡 |
6 |
2400 |
|
1 |
果子园乡 |
4 |
1600 |
|
1 |
长岭乡 |
4 |
1600 |
|
2 |
槐树湾乡 |
4 |
1600 |
|
1 |
古碑镇 |
4 |
1600 |
1 |
1 |
关庙乡 |
4 |
1600 |
|
1 |
合计 |
375 |
150000 |
13 |
50 |
关于《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厅〔2022〕10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六政秘〔2022〕58号)等文件精神,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乡村旅游综合带动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二、起草过程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编写起草了《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经局办公会研究,对其进行了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期间,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专题听取关于《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起草有关情况汇报,对编写提出修改意见,据此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主要内容
(一)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创建行动。以天堂寨片区为主,以乡村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集聚度高、示范性强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探索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打造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行动。以大湾景区、燕子河大峡谷为主,发挥以休闲、康养、研学、生态等乡村旅游为产业特色,推动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化、设施标准化、功能多样化,打造成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公共服务完备、服务环境优良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行动。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具有良好的资源或文化特色,符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水平高、培育探索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模式或成功经验的乡村(含行政村和自然村)。
(四)“主题村”打造行动。依托我县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创新开发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事节庆、生态康养、民俗演艺、红色旅游、运动休闲、采摘垂钓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围绕“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重点培育一批 “康养村”、“摄影村”、“画家村”、“文创村”、“非遗村”等主题村。
(五)“美食村”推选行动。充分挖掘大别山乡村特色美食文化,根据《特色美食村推选基础条件》,围绕美味、美景、美丽环境、美好感觉等方面,重点以中国红岭公路沿线的梅山、天堂寨、花石等乡镇的村为主,着力打造省级特色美食村,推动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结合实际在县城周边打造1个县级美食村。
(六)“风景道”建设行动。进一步优化、打造、推广中国红岭公路“三条环线”精品自驾游线路,制定《提升中国红岭公路规划》,在沿线重要节点建设一批自驾游服务中心、房车露营基地以及沿途景观小品、观景平台等旅游产品;对道路沿线实施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等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中国红岭公路为省级旅游风景道,串联全县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点。
(七)“后备箱”富民行动。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支持农民就地就近销售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支持重点旅游乡镇(天堂寨镇、梅山镇、燕子河镇、花石乡、麻埠镇、全军乡、斑竹园镇、汤家汇镇)在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景点、旅游宾馆饭店、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县电商中心牵头开展农副土特产品等线上销售。天堂寨镇、梅山镇、花石乡等乡镇启动打造“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八)精品民宿培育行动。结合本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田园风光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要素,建设景区观光型、田园休闲型、生态康养型、主题活动型等特色鲜明的旅游民宿。各乡镇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不搞大拆大建,对空闲民房等进行提升改造,建设舒适、安全、干净、整洁、卫生的“小而精”旅游民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民宿建设,推出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味、有乡愁的精品民宿。推动携程度假农庄、花筑民宿等优质乡村民宿开展连锁化经营,加强标准引领,开展全县民宿服务质量等级评价,推进八湾堂、携程度假农庄等争创等级民宿。
(九)“双微”提升行动。围绕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服务更精心、体验更精致、运营更精细,开展“微创意、微改造”,促进“精提升”,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融合、创意赋能,因地制宜、见缝插针,下足“绣花”功夫。全县围绕村落、田园、道路、建筑、植物、设施、夜景以及整体风貌等八大重点,重点推进景观提升和环境优化,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乡村门户、重要点位和主客共享空间等。
(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广泛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技能培训。文旅部门定期对全县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业主开展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农业部门定期开展基层农技人员技能培训;教育人社部门牵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培养乡土人才;组织、人社部门要探索建立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地方政府新型合作机制,进一步打通旅游企业和旅游专业人才交流渠道,积极引导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能人”投身乡村旅游发展。
其他渠道公众意见及采纳情况
征集小结(结果反馈)2022年7月5日 14时58分
2022年6月3日,我局通过金寨县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出关于征求《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在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任何意见反馈。
文件
金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厅〔2022〕10号)、《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旅游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六政秘〔2022〕58号)等文件精神,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乡村旅游综合带动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紧扣“旅游富县”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两山”理论践行先进县、乡村振兴样板县。依托乡村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农业主导产业优势,加强统筹规划,整合项目资源,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环境做美、品牌做响、产业做强,推动文旅发展“思路”转化为增收致富“出路”,绿水青山“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推动合规且合适的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品变商品,让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绘就山水人村和谐相融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二、主要目标
到2024年,全县乡村旅游业态产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综合效益更加凸显,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产业体系健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力争到2024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2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5亿元。
三、重点任务
科学整合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组织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十百千”“421”行动,精心打造1个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2个乡村旅游目的地、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25个乡村旅游“双微”改造提升点、3个主题村、1个美食村、1条旅游风景道、28家精品民宿、3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
(一)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创建行动。以天堂寨片区为主,以乡村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集聚度高、示范性强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探索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打造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责任单位:天堂寨镇、燕子河镇、县文旅体育局)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行动。以大湾景区、燕子河大峡谷为主,发挥以休闲、康养、研学、生态等乡村旅游为产业特色,推动乡村旅游景观特色化、设施标准化、功能多样化,打造成乡村旅游产品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公共服务完备、服务环境优良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花石乡、燕子河镇、县文旅体育局)
(三)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行动。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具有良好的资源或文化特色,符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向、资源开发和产品建设水平高、培育探索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模式或成功经验的乡村(含行政村和自然村)。(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
(四)“主题村”打造行动。依托我县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创新开发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事节庆、生态康养、民俗演艺、红色旅游、运动休闲、采摘垂钓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围绕“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重点培育一批 “康养村”、“摄影村”、“画家村”、“文创村”、“非遗村”等主题村。(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委、县茶美中心、县乡村振兴局)
(五)“美食村”推选行动。充分挖掘大别山乡村特色美食文化,根据《特色美食村推选基础条件》,围绕美味、美景、美丽环境、美好感觉等方面,重点以中国红岭公路沿线的梅山、天堂寨、花石等乡镇的村为主,着力打造省级特色美食村,推动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结合实际在县城周边打造1个县级美食村。(责任单位:梅山镇、天堂寨镇、花石等乡镇、县文旅体育局)
(六)“风景道”建设行动。进一步优化、打造、推广中国红岭公路“三条环线”精品自驾游线路,制定《提升中国红岭公路规划》,在沿线重要节点建设一批自驾游服务中心、房车露营基地以及沿途景观小品、观景平台等旅游产品;对道路沿线实施环境整治和绿化、亮化等提升工程,重点打造中国红岭公路为省级旅游风景道,串联全县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点。(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交通局、县发改委、县规划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沿线各乡镇)
(七)“后备箱”富民行动。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支持农民就地就近销售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支持重点旅游乡镇(天堂寨镇、梅山镇、燕子河镇、花石乡、麻埠镇、全军乡、斑竹园镇、汤家汇镇)在游客集散中心、景区景点、旅游宾馆饭店、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县电商中心牵头开展农副土特产品等线上销售。天堂寨镇、梅山镇、花石乡等乡镇启动打造“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责任单位:天堂寨镇、梅山镇、燕子河镇、花石乡、麻埠镇、全军乡斑竹园镇、汤家汇镇等乡镇、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文旅体育局、县交通局、县电商中心)
(八)精品民宿培育行动。结合本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田园风光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要素,建设景区观光型、田园休闲型、生态康养型、主题活动型等特色鲜明的旅游民宿。各乡镇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不搞大拆大建,对空闲民房等进行提升改造,建设舒适、安全、干净、整洁、卫生的“小而精”旅游民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民宿建设,推出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味、有乡愁的精品民宿。推动携程度假农庄、花筑民宿等优质乡村民宿开展连锁化经营,加强标准引领,开展全县民宿服务质量等级评价,推进八湾堂、携程度假农庄等争创等级民宿。(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
(九)“双微”提升行动。围绕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服务更精心、体验更精致、运营更精细,开展“微创意、微改造”,促进“精提升”,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融合、创意赋能,因地制宜、见缝插针,下足“绣花”功夫。全县围绕村落、田园、道路、建筑、植物、设施、夜景以及整体风貌等八大重点,重点推进景观提升和环境优化,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乡村门户、重要点位和主客共享空间等。(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乡村振兴局)
(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行动。广泛开展乡村旅游专题培训、技能培训。文旅部门定期对全县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业主开展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农业部门定期开展基层农技人员技能培训;教育人社部门牵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培养乡土人才;组织、人社部门要探索建立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地方政府新型合作机制,进一步打通旅游企业和旅游专业人才交流渠道,积极引导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创客”能人”投身乡村旅游发展。(责任单位: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局、金寨职业学校、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各乡镇)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门间工作沟通协调,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把乡村旅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操作性强的具体举措。各乡镇作为乡村旅游投资建设主体,要确保建设、管理、运营健康可持续,县直相关单位要结合《金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金政办秘〔2021〕59号)文件要求,履行相应职责,推进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
(二)加大政策支持。统筹利用旅游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加大对乡村旅游相关项目及品牌创建的支持力度。鼓励全县学校研学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活动、会议培训在县内乡村旅游点、民宿开展,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创新乡村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通过林权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方式,拓展乡村旅游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县人行)
(三)强化要素保障。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等方式,有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乡村集体集中收储闲置宅基地,依法依规运用市场化手段合理流转使用权和经营权,保障乡村旅游用地用房。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的有效衔接,为乡村旅游设施项目建设预留空间和指标,用好乡镇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安排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申请使用。(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规划中心、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
(四)完善基础配套。编制旅游公路规划,结合旅游风景道建设要求,完善提升道路主体,全面贯通连接乡村旅游点道路。完善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实现全程式引导交通指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好旅游公路沿途绿化、靓化,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配合乡镇做好乡村旅游点、民宿周边卫生设施、污水垃圾处理、水电设施改造、网络通信、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环境。(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文旅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供电公司、县城管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各乡镇)
(五)提升服务品质。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餐饮住宿、公共卫生、消费购物等方面指导监管,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各乡镇要标准化、品质化推进乡村旅游点和民宿开发建设和运营,指导乡村旅游点与民宿规范有序、形成特色、健康发展、持续发展。指导经营主体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类安全事故等防范应对。引导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或乡村旅游企业联盟,制定诚信经营公约,健全行业自律和动态管理机制,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确保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文旅体育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健委、县应急局)
(六)创新商业模式。各乡镇要根据乡村旅游点规划布局,分板块、分业态灵活招商,全面盘活林地、山地、耕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推进乡村旅游点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进知名旅游与民宿品牌企业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积极邀请在外创业乡贤、能人返乡就业创业,参与乡村旅游与民宿建设,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与民宿品牌。坚持以农为本、以农为主、农民受益的原则,通过资金支持、奖扶结合、租赁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链接机制,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投创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体育局)
(七)细化目标任务。成立由县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文旅体育局,具体牵头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履行相应职责,实现部门沟通协调顺畅。各乡镇要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细化分解乡村旅游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及进度台账,健全推进机制、明确工作措施;要配备一名班子成员分管、一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乡村旅游工作,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
(八)开展督查考核。各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工作方案。县乡村旅游发展领导组办公室根据乡村旅游建设责任分工建立乡村旅游综合考评机制,并将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收入等主要指标将纳入各乡镇目标考核,县委督查办对乡村旅游发展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定期督查调度,切实将乡村旅游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
附件1:金寨乡村旅游分年度发展目标任务(2022年—2024年)
附件2:金寨县2022年度乡村旅游建设重点任务分配表
金寨乡村旅游分年度发展目标任务(2022年—2024年) |
|||
指标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乡村旅游人次(亿) |
0.0375 |
0.0413 |
0.462 |
乡村旅游总收入(亿元) |
15 |
19 |
25 |
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个) |
0 |
1 |
全面完成 |
乡村旅游目的地(个) |
1 |
1 |
全面完成 |
乡村旅游重点村(个) |
7 |
7 |
6 |
精品主题村(个) |
1 |
1 |
1 |
特色美食村(个) |
1 |
1 |
全面完成 |
风景道(条) |
1 |
全面完成 |
全面完成 |
精品民宿(家) |
13 |
8 |
7 |
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个) |
1 |
1 |
1 |
“双微”提升改造点(个) |
50 |
50 |
25 |
附件2:
金寨县2022年度乡村旅游建设重点任务分配表 |
||||
乡镇 |
重点任务名称 |
|||
乡村旅游人次(万人) |
综合收入(万元) |
旅游民宿(家) |
双微提升改造点(个) |
|
天堂寨 |
90 |
36000 |
3 |
6 |
花石乡 |
50 |
20000 |
2 |
4 |
南溪镇 |
30 |
12000 |
|
1 |
梅山镇 |
25 |
10000 |
1 |
2 |
全军乡 |
20 |
8000 |
1 |
2 |
青山镇 |
20 |
8000 |
1 |
2 |
斑竹园镇 |
15 |
6000 |
1 |
2 |
汤家汇镇 |
15 |
6000 |
|
2 |
吴家店镇 |
12 |
4800 |
|
2 |
麻埠镇 |
12 |
4800 |
1 |
4 |
铁冲乡 |
12 |
4800 |
|
2 |
油坊店乡 |
10 |
4000 |
|
4 |
白塔畈镇 |
10 |
4000 |
|
1 |
燕子河镇 |
10 |
4000 |
1 |
4 |
双河镇 |
6 |
2400 |
|
2 |
桃岭乡 |
6 |
2400 |
1 |
2 |
流波䃥镇 |
6 |
2400 |
|
1 |
沙河乡 |
6 |
2400 |
|
1 |
果子园乡 |
4 |
1600 |
|
1 |
长岭乡 |
4 |
1600 |
|
2 |
槐树湾乡 |
4 |
1600 |
|
1 |
古碑镇 |
4 |
1600 |
1 |
1 |
关庙乡 |
4 |
1600 |
|
1 |
合计 |
375 |
150000 |
13 |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