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 > 金寨县白塔畈实验学校 > 学校概况 > 规章制度

白塔畈实验学校学生一日常规习惯养成教育细则

发表时间:2025-03-21 14:58 来源:金寨县教育局
字号:[  ]

为了加强学生在校日常行为管理,养成文明守纪习惯,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制定细则如下。


一、起床


起床铃响起,住宿生应快速起床、如厕、穿着、梳洗、理装。


二、早操


1.早操集合铃响起,住宿生举好班牌列好队到操场各班指定位置集合上操。要求快、齐、静。


2.各班班主任指导体育委员组织整理早操队列、清点人数。跑操要步伐整齐,列与列之间、生与生之间要间隔适当。班与班之间间隔5米以上,体现活泼、快乐、抖擞的精神风貌。


3.退操以班为单位,按规定顺序、规定路线,由体育委员以整齐队列带到教室(大课间活动)。


4.阴雨雪等天气不适宜早操,早操铃响后到教室集体早读。


5.因病不能起床参加早操的,必须有病假证明;班级须筛选不适宜进行早操和剧烈运动的学生名单,并在合适的范围公示、公告。


6.走读生原则上不上早操。


三、早读


1.早操结束后各班学生入教室早读。


2.学生结合课表和自己的学习需要安排早读,以课表安排的早读科目为主,适量安排其他学科需记诵的内容,早读应声音洪亮、口齿清楚。


3.早读时间如非辅导教师安排,不得用于写作业;非学校要求,不得打扫卫生等。走读生到校上早读。


四、 就餐


1.各班清点人数后,列队、打好班牌到食堂指定位置排队就餐。就餐要做到不跑,不争,不抢饭。


2.文明就餐,不高声喧哗、不东拉西扯、不浪费饭菜、不随意乱放餐具,不得故意损毁餐具。


3.讲究卫生,不挑三拣四,不把饭菜泼洒到桌上或地上;坚持“光盘行动”。不得将饭菜和早点等食物带进教室和寝室。


五、 寝室整理


1.住宿生早餐后立即回寝室整理内务。要求被褥叠放整齐、有棱有角、床铺垫单平整;脸盆、水杯、牙刷、牙膏、肥皂、水瓶等摆放整齐;毛巾悬挂伸展整齐;衣服、背包存放合理,不影响整洁。


2.早餐后,生活(卫生)委员负责组织值日生打扫好卫生区、教室(含走道)、绿化带;午餐、晚餐后对卫生区和教室进行卫生维护。


3.餐后,寝室长负责组织值日生做好寝室内外卫生。值日生值日前开门开窗,通风透气。


4.被褥要经常晾晒,被罩、床单每月至少清洗一次,毛巾要每周清洗,鞋子要经常换、洗、刷、晒。被子、衣服、鞋子晾晒要稳固,并要及时收回。


5.早晨寝室卫生整理后到教室上课,放晚学前非特殊情况不得回到寝室。


六、上课


1.每天第一次遇见老师要问“早”或“好”。各班值日班干查清人数并在教室门前小黑板上写清考勤情况。


2.提前2—3分钟做好上课准备,安静坐好,心气平和地等候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要端正,注意力要集中,思维要专注,专心致志,


严守课堂纪律,有序、主动、礼貌地回答老师的提问。


4.离开教室上课,必须在课前提前2-3分钟由体育委员整队带到操场或由学习委员整队带到功能室。


5.提倡各班上课前组织唱歌(校园歌曲、经典歌曲、革命歌曲等),以提高注意力,活跃思维,准备上课。


七、大课间与眼保健操


1.上午第二节课后要按时上广播操,进行大课间运动锻炼。每周一大课间时间列队升旗,不做广播操。


2.由各班体育委员在教室前走道上整好队、打好班牌带入操场指定位置。


3.集合站队快、齐、静,步伐整齐,队列间隔适当;体育委员口令清晰、准确。


4.做广播操时要做到个人定位、队列纵横标直,动作标准、整齐、到位,有韵律美。


5.因病不能上操者须有病假证明;长期不能上操的学生,必须经校长批准。


6.下午第二节课后按做眼保健操,做操时要认真对待,动作标准,保证效果。


八、课间休息


1.提倡学生到教室外休息,可进行有益的游戏,但不能作剧烈活动。


2.做文明学生,不追跑打闹,不野蛮嚣张,不结伙打骂,不在楼道、走廊、教室门口聚集或逗留。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不围观取笑他人。


3.提前2分钟回到教室做好下节课准备。


九、午睡


1.每天下午1点钟开始午睡。要遵守午睡纪律,不准说话、不准在室内走动,不准看书、写作业。


2.下午睡铃响后立即起来。各班长协助纪律委员负责午睡的考勤、纪律,考勤情况应在午睡铃响起前在黑板公示: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勤者姓名及缺勤原因,以便值日教师核对;没经请假铃响未到校的,及时报告班主任或者值日老师,接到报告的老师应立即与家长联系,查实原因,确保安全。


十、社团延时服务


1.按照自愿申请延时服务活动项目,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不得随意更改社团项目,更不得无故缺席,在校园内乱窜。也不得提前离场。


2.爱护各种体育设施器材。遵守活动纪律,不在操场、教学楼、教寝室追逐打闹,保证个人安全,注意他人安全。


十一、午间自习、晚自习


1.自习课不准卧、歪、说、找、借、玩,不准看与课业无关的书刊。


3.自习课时,专心致志自己搞学习。自习课教室内不得有交头接耳、喧闹等现象。


4、辅导老师到堂辅导,原则上不上新课。


5、不要求走读生上晚自习。


6、为了不惊扰他人休息,毕业班在第四节自习结束后,轻手轻脚安静有序的离开教室,回到寝室就寝;除上厕所外,不得从事任何别的活动,立即进入睡眠状态;从下自习到入睡限时10分钟。


十二、就寝


1.下晚自习后住宿生即做好睡前准备,如上厕所、洗漱等。


2.进入寝室内不准疯闹,不准说低级下流话或大声喧哗,不得抽烟、吃零食。


3.熄灯后不准说话、吵闹,不准到外面游逛,交谈,不准打手电看书;不准在别人床铺睡觉。


4.寄宿学生不准在其他班级宿舍留宿。周五晚、周六、周日晚不留寄宿生在校。


5.不得在夜间溜出寝室甚至溜到校外。


6.寝室长和值日生负责住宿生考勤和纪律,熄灯铃响前进行就寝考勤;不正常情况立即报告班主任或值日教师。


7.天气炎热或寒冷时方可使用空调,调温为26℃。注意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十三、作业


1.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科作业。每周一上课前各班各学科课代表要及时收齐作业,严禁抄袭作业。


2.交送作业应书写整洁,不得在作业本封面和内页上乱写乱画,不得将作业本封面折叠、污损。


3.自主独立完成作业,遇到经自己独立思考仍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请教老师或同学把问题弄清楚;不得抄袭或敷衍塞责。


4.错题须及时独立自主订正,各科(特别是英语和理科)应备有专门的纠错本,用于订正作业;订正了的作业需及时送老师批阅检


查。


5.每天记诵(熟读)一篇(段)诗文、一定量的英语单词,诵读一定量的英文句段。


6.每学期节假日结合课程的学习,保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同时坚持学做读书笔记。


十四、考试


1.端正考试态度,服从考试安排,按要求将班级、考号、姓名、写在指定位置;认真作答,用0.5毫米黑色水笔书写,清晰整洁,不使用涂改液、透明胶布,不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2.严肃考纪,不得携带非考试必需的书本纸张文具用品入考场;不交头接耳,不左顾右盼,不做手势暗号,不传递、接收纸条,不收发短信邮件。


3.正确对待考试成绩,胜不骄败不馁。


4.虚心听取老师的试卷分析和试题讲解,总结得失,补缺补差,巩固所学。能自己对错题深入思考,自主纠错,成绩较好的同学能达到考后100分,学习困难的同学,力求达到考后60分。


十五、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1.爱护学校的一花一木,管理好班级责任绿化带,有垃圾值日生须及时捡拾,每周至少对班级绿化带维护一次,拔除杂草等。


2.损坏公物要自觉报告并主动赔偿。


3.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各班电灯开关要有专人管理,按需开关;楼道灯开关由总务处指派到班下自习后关闭,其它学生不得随意、故意开关。“班班通”不使用时要有专人负责关机,维护。


4.每天晚上,周末节假日,必须把教室、宿舍门窗关好、锁好。


5.未经老师允许不准在插座上充电、使用电器。


6.不准明知有人要进门而故意关门,不准踢门、撞门。


十六、集会


1.由体育委员整队带入会场指定地点,整齐站(坐)好。


2.听报告等,应带好笔和笔记本,做好摘要记录。


3.保持会场安静,不交头接耳,不打瞌睡,不读书看报,不喝倒彩,不交头接耳甚至喧哗,不尖叫怪叫吹口哨。需要鼓掌致意时,应热情真诚。


4.散场时,听从指挥,由体育委员列队带离会场,有序退场回教室。


十七、上下学


1.按时上学,不迟到。走读生提前十五分钟到校上课。严禁携带手机、零食、管制刀具进入校园。


2.放学时按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有事或生病要请假,不旷课;事假须家长(监护人)亲笔签名或家长(监护人)打电话给班主任并得到班主任的许可,病假需医生证明和家长签字或给班主任打电话。假期3天以内由班主任批准,五天之内由教导主任批准,五天以上由分管副校长批准。


3.严禁骑自行车、摩托车上下学。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路上打闹追逐,不并排走路,不乘“三无车”,超载车,运货车、农用车、三轮车。


4.不践踏庄稼,摘食他人的瓜果、蔬菜。上下学路上不玩火,不下河下塘。


5.走读生凭走读证进校门和放学离校;走读生非放学时间出校园,以及住校生非周末离校时间出校园,都需经班主任或值日教师在请假条上签署同意意见。


十八、走读生


1.走读生按规定佩戴“走读证”上下学。


2.走读生确需参加早晚自习和早操的,须家长(监护人)书面申请(申请书中写明理由、早间到校晚间回家负责接送等安全保障措施、监护人和学生亲笔签名),班主任审核同意。


3.走读生家长需与学校签订协议,确保走读生上下学安全,保障学生按时到校上课;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校的,监护人须及时亲自到校或打电话给班主任,说明事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