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 > 金寨县白塔畈镇中心卫生院 > 科普健教 > 健康教育

白塔畈镇中心卫生院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及流程

发表时间:2024-11-21 18:55 来源:金寨县卫健委
字号:[  ]

白塔畈镇中心卫生院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一、目的

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健和康复能力,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提升我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所有临床科室、门诊部门及相关医疗服务区域对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

三、健康教育内容

1. 疾病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等。例如向糖尿病患者讲解高血糖的危害、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以及常用的降糖药物种类和使用方法。

2. 治疗相关知识:如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禁食禁水时间、肠道准备等)、术后康复要点(伤口护理、早期活动的意义);化疗患者的化疗周期安排、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

3. 用药指导:详细介绍药物的名称、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服用时间(如饭前、饭后)、注意事项(如是否需要忌口、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以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以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为例,告知患者每天固定时间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若出现头晕、低血压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饮食与营养: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如冠心病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肾病患者则需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

5. 康复训练指导:针对骨折术后、脑卒中恢复期等患者,提供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频次、强度,如指导脑卒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从简单的关节活动到逐渐增加的肌肉力量训练,循序渐进,以促进功能恢复。

6. 心理卫生与调适: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因疾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鼓励患者通过倾诉、放松训练(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健康教育流程

(一)评估阶段

1.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查阅病历等方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状况、既往病史、本次患病的症状及心理状态等,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学习需求,为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2. 对于门诊患者,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疾病相关情况,观察患者的理解能力和关注焦点,初步判断患者所需的健康教育内容。

(二)计划制定阶段

1. 医护人员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计划应明确教育的内容、方式、时间安排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例如,对于即将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计划在术前一天向其详细讲解手术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及应对方法、饮食恢复的步骤等,采用一对一讲解和发放宣传手册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患者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教育计划需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对于老年患者,适当放慢讲解速度,增加重复次数;对于儿童患者,则可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三)实施阶段

1. 门诊健康教育

-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利用候诊时间或诊疗间隙,向患者及其家属口头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例如,向感冒患者告知多喝水、多休息、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高热不退、咳嗽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

- 门诊护士在导诊台、候诊区等场所,通过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如常见疾病的防治手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页等)、设置健康宣传栏(展示疾病预防知识、季节性疾病的防护要点等)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宣传,解答患者的疑问。

2. 住院健康教育

- 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如探视时间、作息时间等)、主管医生和护士的信息,使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情绪。同时,发放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涵盖住院期间的饮食、安全、护理等方面的基本信息,让患者对住院生活有初步的了解。

- 住院期间教育:医护人员根据治疗进展,适时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如在进行某项特殊检查(如胃镜检查)前,医生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术后饮食要求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 责任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指导。如每天在给患者发放药物时,再次强调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在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示范正确的训练动作,指导患者掌握训练技巧,并鼓励患者坚持训练。

- 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科室定期组织住院患者及家属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由医护人员或邀请专家就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解。讲座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视频播放、患者案例分享等,增加患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讲座结束后,安排答疑环节,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 小组讨论与经验交流:对于患有相同或相似疾病的患者,可组织小组讨论活动。例如,组织糖尿病患者交流自我管理经验,分享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心得,互相学习,促进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技能。

3. 出院健康教育

- 在患者出院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医生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调整、复诊时间等;责任护士则重点对患者进行饮食、康复锻炼、伤口护理(如外科手术患者)等方面的指导,并提供书面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单,方便患者回家后查阅。

- 告知患者医院的咨询电话或科室的微信公众号等联系方式,以便患者在出院后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咨询医护人员。同时,鼓励患者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出院患者随访活动或社区的健康宣教活动,持续学习健康知识,巩固治疗效果。

(四)评价阶段

1. 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提问、观察患者的行为等方式,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是否知道自己所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观察患者的康复训练动作是否正确等。

2. 根据评价结果,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患者未掌握或存在疑问的内容,及时进行补充教育或调整教育方式。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可在科室内部进行讨论分析,完善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五、教育方式

1. 个体指导: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这种方式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解答患者的个性化疑问,适用于病情较为复杂、特殊或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患者。例如,对于刚被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医生和护士可单独与患者及其家属深入沟通,详细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案、预后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 集体授课:以科室或病区为单位,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参加健康教育讲座。讲座内容可以涵盖某一类疾病的共性知识、治疗进展、康复护理要点等。集体授课能够同时对多名患者进行教育,提高教育效率,且患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和心得,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心血管内科每月举办一次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讲座,邀请科室专家讲解冠心病的预防、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后的康复等知识,同时安排康复较好的患者分享自己的康复经验。

3. 宣传资料发放:制作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折页、海报等资料,放置在门诊大厅、病房护士站、候诊区等场所,供患者及家属免费取阅。宣传资料内容应简洁明了、图文并茂,易于患者理解和接受。例如,制作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症状、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并配以形象的图片和图表,使患者能够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4. 多媒体演示:利用病房内的电视、电子显示屏等设备,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视频内容可以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过程、康复训练示范等,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吸引患者的注意力,提高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效果。例如,在骨科病房播放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视频,详细展示各个阶段的康复训练动作和要点,让患者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掌握。

5. 示范与模拟操作:对于一些需要患者或家属掌握的操作技能,如胰岛素注射、伤口换药、康复训练动作等,医护人员进行现场示范,并让患者或家属进行模拟操作,直至熟练掌握。例如,内分泌科护士向糖尿病患者示范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包括胰岛素的安装、剂量调节、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技巧等,然后让患者亲自操作,护士在旁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胰岛素笔进行自我注射。

六、教育人员资质与培训

1. 参与患者健康教育的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本专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和护理常规,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教育能力。

2. 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沟通技巧、患者心理护理、不同疾病的健康教育要点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确保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服务。培训方式可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例如,邀请资深健康教育专家进行沟通技巧培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医护人员模拟与患者的交流场景,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应对患者问题的能力;组织科室内部的案例分析会,分享成功的健康教育案例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七、监督与考核

1. 科室护士长负责本科室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查看教育记录是否完整(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对象、教育者签名等),观察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教育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2. 护理部或医务科定期对各科室的患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质量考核,考核指标包括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通过问卷调查或现场提问等方式获取)、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健康教育计划的完成率、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与合理性等。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现优秀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例如,护理部每月对各科室抽取一定数量的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对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健康教育优秀科室”和“健康教育之星”,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表彰;对于知晓率低于规定标准或患者满意度较低的科室,要求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