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寨同心小学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校园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事故对广大师生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规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以下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务本求实,明确责任,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同时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校园消防、饮食、治安、踩踏、欺凌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尽一切努力把师生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学校安全应急处置组织机构职责及人员分工
1.领导小组:召集会议,部署处置工作,安排、检查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的重大事宜;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处理突发安全事故;负责指导、协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理、监控、报告等事宜。
组 长:储诚超
副组长:余成实 朱建奎 黄国粹
成 员:二级机构成员及各村小、幼儿园负责人
2.协调联络组:负责教学、德育活动的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工作,外出活动的组织协调,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络、实时记录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提供真实材料、按规定拟稿上报。
组长:夏登涛
成员:周丽、李婷及各班级主任
3.安全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
组长:熊水平
成员:杨旭升、医务室、各班级主任
4.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维护学校安全秩序;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食品等后勤保障设施。
组长:汪亮
成员:保安部(黄守俊、黄守畅)各班级主任
5.其它人员的责任:
值周领导:负责检查学校当天所有管理工作,发现涉及消防、饮食、治安、踩踏和欺凌等校园安全事故和隐患时,应及时上报。
值日教师:负责当天上下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本部、后畈)学生的人身安全。
班主任:负责所担任班级学生的生命财产和班级公共财产安全。
保安部:负责学校每天安全巡查,严格执行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保障学校财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等,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三、学校安全工作要求及应急处置流程
(一)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逐级报告制度
最先获悉可能发生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或发生突发事件者,应立即向校长或值周领导、校长报告,学校应当在1小时内向县教育局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的简要过程、伤亡人数、波及范围,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和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同时,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好续报工作。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
(二)先期预防和处置措施
1、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学校要根据政府发布的自然灾害预警级别落实预防和处置措施,针对学校的特点,重点做好防汛、抗台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一旦接到预报,立即进入抗灾状态。
(1)、一般灾情
值班人员向分管领导汇报灾情;分管领导进岗到位;通知下属各处室负责人做好抗灾准备。
(2)、较大灾情
分管领导(二级机构人员、村小、幼儿园负责人)向主要领导(校长)汇报灾情;主要领导进岗到位;落实防御措施,通知、部署学校相关人员做好抗灾准备。
(3)、重大灾情
全体教师进岗到位,赶赴现场,成立抢险救灾领导小组,落实抢险救灾,处理善后等工作,全力做好学校师生财产转移安置和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并把灾害情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
(1)、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2)、突发事故发生后,学校有关责任人要迅速赶赴现场救助受伤害师生,同时在第一时间内把事故情况报告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并拨打“110”、“119”、“120”等报警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
(3)、组织好学生的疏散工作,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阻止学生参加突发事故救援工作。
3、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
(1)及时转送发病、疑似传染病的学生到附近镇医院或县级定点医院(金寨县人民医院)诊治,居家或住院隔离。
(2)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园区、室内场所进行消毒:擦拭消毒物体表面,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喷雾消毒或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进行消毒,并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3)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性应急接种。需要进行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主动配合卫生部门的医疗措施。
(4)建立相对的隔离室,配备防护和消毒设备,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5)在传染病期间,各班班主任每天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本班学生的缺课情况、健康状况,班主任要及时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并保持联系,跟踪管理、做好登记。
(6)加强校(园)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对人员密集的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定期进行消毒。
(7)未经许可,外来人员来访不得进入校(园)。在校期间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离校。
(8)稳定师生情绪,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疫情信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应向教育局、卫生部门请示后,在疫情信息发布权限范围内接受采访,以避免信息发布、报道失实。
4、食物中毒突发事件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县教育局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卫生局;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1)、一旦发现有发生此类事件的倾向,学校要立即向县教育局办公室和当地派出所汇报,同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说服教育、思想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广播、通告等形式,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聚集人员通过合法途径、正当渠道解决问题。
(2)、学校积极配合上级和相关部门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劝散工作。在教育疏导、反复劝散无效或发生聚集闹事等情况时,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要及时报告镇政府,配合公安部门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平定事态,坚决果断处置,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并配合公安部门采取措施对违法人员依法处置,同时做好相关的取证工作。
(3)、事态平息后,学校认真总结教训,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改进工作,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于在事件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根据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应急保障机制
学校平时应根据要求配备消防器材以及消、杀、灭药品等救灾所需物资,组织和训练出一支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队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总务处、保安部、医务室要及时、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证物资能源供应充足、医疗卫生服务到位。
(四)后期处置措施
1、结果报送,建立档案
按照逐级报告制度,突发事件过后,学校及时报送相关情况。报送内容包括事发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直接损失;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已采取的措施、需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事故报告单位等。
学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资料整理归案,建立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档案。
2、追究责任,实施奖惩
根据现场调查掌握的证据,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积极探索稳妥、快速、高效做好学校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新途径。
(五)其他
学校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督促各应急突发事件的工作小组和各处室要根据本校实际和本预案要求,制定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要建立稳定的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队伍,确保预防和处置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顺利进行。全体教师应长期开通手机等通讯设备,确保信息畅通,随时获悉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应急预案迅速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