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 > 金寨县吴家店初级中学 > 教师管理 > 绩效考核

吴家店初级中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25-03-21 09:49 来源:金寨县教育局
字号:[  ]

吴家店初级中学绩效工资

实 施 方 案

20171223日全体教师大会讨论一致通过)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增强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全体教职工积极进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金寨县教育局教人[2009]35号文件精神和金寨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立足我校实际并多方面求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的原则。

三、考核办法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文件对所有在岗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分学期进行,考核分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次,合格等次以上者按本办法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不合格者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本着少带课、不带课的少得绩效工资,带课多的给予适量超课时奖励。具体办法如下:

(一)工作量核定

1、教师基本工作量规定12/周,满12课时,发绩效工资的60%~70%,带课教师实际平均工作量为   /周,超出基本工作量的发超课时补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后:①带中考学科的核定工作量为6课时,超出部分享受超课时;②带非中考学科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课时原则上不少于8课时。以上两类人员57~59周岁工作量可递减一课时,超过部分算超课时;③退休的老师最后一学期(无论几个月)按实际绩效工资全额领取不再扣除;④重大疾病后返岗上班的可视身体情况酌情照顾课时(注:中考学科指现在中考的文化课学科)。

2、语数英科目课时按1.1折算,其余科目课时按1.0折算,早晚自习按1.0折算,负责早操签到的教师补助1课时/周。作业、备课笔记按教务处制定的《精细化管理办法》执行。带三个班语、数、英学科的教师每学期补1000元。(其它中考学科达到以上工作量的比照执行或者现行中考文化课学科到达一定课时梯次奖励200~500元)。

3行管人员的工作量核定,参照教育局金教人[2016]17号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执行。

行管人员的工作量以期末教师民主测评为依据,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合格以上等次按100%计,不合格不发行管课时。

4、教辅人员:

图书室管理员和实验员、信息员的工作量根据实际完成工作情况而定,一般视为完成基本工作量。

信息技术联络员加1课时。功能室兼职管理人员加2课时。

5、班主任:

班主任津贴为1000.00/学期,另加200元用于卫生专项考勤,班级财产损坏赔偿款从该班班主任津职中扣除。

6、特定条件下由学校抽调、从事专项工作等情况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视为基本工作量。

7、有特殊疾病不能上岗经上级主管部门确认的可以不代课,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8、家庭有重大变故的需经校务会或教师会讨论,请假可放宽。

9、对已享受学校照顾的工作量视为基本工作量,不再享受第1条照顾。

(二)考勤

考勤按《吴家店初级中学考勤制度》实施,具体如下:每学期累计3天以内不扣钱,第四天开始每半天扣10元;病假履行了请假手续的不扣钱,但计入学期业务档案(重大疾病需报教育局审批),进行量化考核,作为评优晋升的依据;旷自习扣10/节,旷课扣20/节,旷工每半天扣40元;早操出勤率班主任、行管人员必须达到90%,教师必须达到80%,在此基础上每缺一次扣2元,并计入业务档案,所扣金额作为全校教师奖励性工资二次分配。

(三)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法

基本工作量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占全校总奖励性基本工资的60%~70%,超工作量的绩效工资占全校奖励性基本工资的30%~40%。但超课时工作量津贴不少于4元每节。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具体计算如下:

1、以各位教师的课时总数减去基本工作量,等于超过的课时数或不足的课时数,超过部分按课时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不足工作量按课时从应得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每节按超课时津贴同等扣除。

2、个人基本工作量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个人奖励性绩效工资×60%~70%

每节超工作量津贴=(全校总奖励性绩效工资×30%~40%-全校班主任津职总额)÷全校教师的超工作量总节数。

每位教师实得奖励性绩效工资=个人基本工作量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超过(不足)的工作量节数×每节超工作量津贴-考勤扣除+扣除总额的均分。

以上扣除的款项的总额作为全校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再分配。

四、期末质量检测、中考奖金拟由徐力捐赠,不从绩效工资中支出。

五、本方案自200971日开始试行,201012月第一次修订,2011612日第二次修订,201315日第三次修订,2013619日第四次修订,20131215日第五次修订,2014616日第六次修订,20141115日第七次修订,2015623日第八次修订,201612月第九次修订,201712月第十次修订,202012月第十一次修订。若上级有新的文件精神,以新文件精神为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