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 > 金寨县吴家店初级中学 > 劳动教育

吴家店初级中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发表时间:2025-03-21 09:54 来源:金寨县教育局
字号:[  ]

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劳动课程、条件保障)

  “五大行动”之“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吴家店初级中学结合实际,多措并举,通过学校、映山红农业有限公司教育实践基地、家庭三个活动载体,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必备的劳动技能。

一、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设置劳动课程

1、教导处在课程设置时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保障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课。我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要求每一位劳动教师需精心备课,认真安排,严格实施,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

2、各年级每周开设一下午大扫除活动,培养打扫卫生技能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拓劳动实践机会

1、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和映山红农业有限公司联系,在他们公司里建立劳动实践基地,种植油茶、给油茶除草、采摘油茶,种菊花,采摘菊花等。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活动丰富多彩,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结合班级文明小擂台评比,培养学生打扫教室技能和保洁、劳动意识。

3、家校联合,分担家务助力成长。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一直给学生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结合不同学段目标,每周末由劳动老师布置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堂课,我校将继续加大劳动课程的执行力度,完善劳动课程的设置,为培养“五育并举”的素质学生而不断努力。

吴家店初级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劳动课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劳动课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

一.【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劳动乃立身之本,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将劳动教育与  德、智、体、美相结合,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与小初、初高衔接教育相结合,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丰富学生劳动知识,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共同参与和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学段目标:

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
.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
.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6.(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
.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
工作品和工艺品。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

4.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
.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程内容】

1. 在学校,立足劳动教育课程。

1)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2)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操场上,劳动基地、绿化带、花坛和草坪,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

3)结合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和“劳动实践周”活动,组织“劳动节”教育活动,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对劳动美的认知,培养劳动创新创造的品质,推进集中化劳动教育。

2.在家庭,结合“家校合作 相伴成长”家校工作。

1)发挥家委会的主导作用,调动家长的参与性、积极性,合力探索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家务劳动实践作业,开展亲子劳动主题活动。

2)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养成做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将洗碗、洗衣、扫地、烹饪、手工、整理等日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列出家务劳动清单,由家长监督落实。

3.在校外,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等劳动教育资源和场所,结合团队活动,探索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指导下,参与校外实践劳动以及公益性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热爱劳动、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使校外劳动多样化。

三.【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劳动教育课1课时。

(二)课程安排:

加强劳动课程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整合劳动、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课程,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劳动教育初高中衔接,初中侧重劳动习惯养成。

1.严格按照课时安排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认真备课,制定教学计划,熟悉课程内容和流程,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材料和教学资源包,例如:PPT、视频、微课、任务单、评价表、资源链接等,有效指导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基于季节时令,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动手实践活动。

(课程内容参考:)

1)家务劳动类:洗碗、叠衣服、择菜、做早餐、包饺子、安全使用家电……

2)工艺制作类:纸艺、陀螺、木工、陶艺、布衣、绳结、衍纸……

3)基地劳动类:种植、除草、收获……

4)创意劳动类:分类垃圾箱设计、废品再利用、创客空间、……

3.组织开展好常规校内劳动,将每天的卫生值日、每周大扫除和午餐服务作为校内劳动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关注岗位体验,使校内劳动常态化。

4.开展校园清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操场上,绿化带、花坛和草坪,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

5.发挥家委会的主导作用,调动家长的参与性、积极性,开展亲子劳动主题活动,邀请家长进课堂,组织与劳动有关的动手操作的趣味性活动。

6.各班要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班级内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建不同的劳动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以及课题研究。

7.组织学生开展征集分享生活中的“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等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8.组织学生开展“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并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一起分享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课程评价】

1.教师依据学生平日劳动表现及课堂参与度,每月评选1名学生作为班级“劳动小能手”称号,并由老师颁发“劳动小能手”奖状。

2.教师依据学生平日劳动表现及课堂参与度,每学期利用《中学生成长报告册》,对学生做出过程性评价并反馈给家长。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素养,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劳动体验的快乐,从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评价全覆盖。

3. 每学期依据学段目标,完成一次家长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及校外的劳动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4.学校每月依据班级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及班级劳动卫生情况评选“劳动先进班”并颁发奖状,纳入期末“优秀班集体”绩效考核中。

5.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利用班级和学校微信等载体,加强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学校将依据班级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微信平台推送稿件,纳入班主任绩效考核。

五.【实施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