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关庙实验学校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劳动课程、条件保障)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关庙实验学校结合实际,多措并举,通过学校教育实践基地、家庭等活动载体,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必备的劳动技能。
一、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设置劳动课程
1、教导处在课程设置时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保障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课。我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要求每一位劳动教师需精心备课,认真安排,严格实施,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
2、中高年级的劳动课程要结合我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种植时宜的蔬菜。
二、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拓劳动实践机会
1、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社区开展劳动实践。校少先大队根据节气、传统佳节等特点让学生在劳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实践——种树、包粽子、种植时令蔬菜,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活动丰富多彩,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结合班级文明综合评比,培养学生打扫教室技能和保洁、劳动意识。
3、家校联合,分担家务助力成长。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一直给学生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结合不同学段目标,每周末由劳动老师布置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堂课,我校将继续加大劳动课程的执行力度,完善劳动课程的设置,为培养“五育并举”的素质学生而不断努力。
关庙实验学校“五大行动”实施方案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金寨县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更加优质、更有温度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1.严格落实《金寨县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方案》要求。
2.在学校建立起完善的德智体美劳融合发展运行机制。
3.“双减”“五项管理”工作效果明显,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4.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保证学校德育师资力量充足。
5.健全学校体育工作体系。
6.建立学校美育工作体系。
7.形成劳动教育工作体系。
8.进一步完善“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
9.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工作体系。
10.创新“德育”和“劳动教育”工作,打造校园特色,主动推进“五大行动”落地开花。
(二)2023-2025年度目标表。
项目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德育 1.将红色文化融入革命传统教育课。2.建立“红哥哥”“红姐姐”队伍,确定“红色领航员”。3.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红色系列主题活动。4.打造“红色教育”长廊。5.培养20名红色讲解员。6.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1.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语文课、革命传统教育课。2.大力培养骨干教师,打造由“红色领航员”为示范的红色教师队伍。3.“红色教育”活动系列参赛成绩显著。4.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基本达标。5.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6次。 1.将红色文化融入全学科教学。2.推进“红色教育”走出校门。3.创建“红色文化示范校园”。
智育 1.严格落实“新课标”理念。2.强化学科教研活动。3.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上公开课、推门听课。4.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1.积极参与市县区组织的作业设计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申报“减负提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3.常态化开展好教师教育信息化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课程深度融合。 1.打造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的特色学校。2.打造“特优”教师队伍。
体育 1.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2.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3.成立跳绳、踢足球兴趣小组。 1.扩大并完善“阳光大课间”体系。2.严格落实视力健康教育促进行动。3.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 1.更新并提升学校体育设施。2.打造“足球”强校。
美育 1.开足美术、音乐、书法课程。2.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三字一画”教学基本功大赛。3.成立美术、书法和剪纸等各类兴趣小组。 1.举行一次书法、绘画、剪纸等校级比赛活动。2.举行一月一次的黑板报评选活动。 1.打造“剪纸”优质课。2.结合文艺汇演,开展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优秀作品展演活动。
劳动
教育 1.开设劳动教育课,每周一节。2.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3.建设“绿色特色种植园”。4.结合植树节、劳动节等节日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1.学生每学年掌握1至2项生活技能。2.分学段制定每周劳动清单,继续推进课外家务劳动每周不少于2小时活动。3.按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每学期组织1-2次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培训活动。 1.充分发挥“绿色特色种植园”劳动教育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内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三、主要工作
(一)德育为先,大力实施“红苗工程”
1.加强德育有机融合。将关庙红色文化融入到各学科的课程中,特别是思政课、语文课、革命传统教育课等,要求各科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将关庙乡本地的红色文化融入其中。
2.全面实施“红苗工程”。
(1)培育红色师资队伍。邀请革命传统副校长到学校授课,学校积极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红哥哥”“红姐姐”队伍、“红色领航员”。革命传统副校长及红色骨干教师走进学校、教室,走近学生,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2)打造红色优质课程。利用县教育局组织优秀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程评选评比,积极开发红色精品优质课程。以赛促优、以研提质,不断丰富红色教育内容内涵,提升红色教育教学水平。将地方革命经典系列读物《八月桂花遍地开》、《话说红色金寨》,关庙乡红色文化丛书《关庙英烈》、《一座完整的苏维埃城》等红色书籍纳入课表、进入课堂,做到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
(3)举办红色主题活动。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办红色演讲、写红色征文、展红色作品、当红色讲解员、扫烈士墓、参观红色基地,突出红色主题内容,深化革命传统教育。
(4)建好红色教育阵地。加强校内外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校内建设红色展演长廊,校外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做到有活动阵地、有红色展示、有红色书籍、有红色标识、有红色活动。
(5)树立红色传承典型。每年表彰一批“红色好少年”“红色好青年”“红色好集体”“红色文化示范校园”等红色传承评选活动,加大典型宣传推介力度,发挥引领作用,形成浓厚氛围。
(6)培养红色讲解员。利用关庙乡浓厚的红色资源,在每处红色景点处配备20名(小学、初中各10位)红色讲解员,让学生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7)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关庙乡红色教育基地较多,每月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实地参观,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制度。
(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根据教师的观察了解摸排出心理健康的问题学生。
(3)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纳入课程表。
(4)每学期开展一次生理健康课。(男女生分开由男女教师分别授课)
(5)每天开设心理咨询室及网上咨询,让学生随时与心理健康教师保持沟通,及时解决心理出现的问题。
(6)定期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回访工作。
(7)落实“一生一案”、“六个一”活动。
(8)加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三个一”工程建设(一校一名专任教师、一校一个标准化心理辅导室、一校一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工作,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心理健康教师专项培训。充分发挥健康副校长、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畅通学校心理咨询热线。学校建立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强校园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委会建设率和家长学校开办率两个100%。
(9)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家校共育”,建成完善的家庭、学校、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提升智育,教育教学减负提质
1.促进教育教学“三提升”
(1)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定期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新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积极参与各类专项培训,新教师入职跟岗培训,毕业班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中考研讨会;定期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一周一集体备课,做到备教一致,课前二次备课,根据学情班情修改,做到教学相长;一周一次集体观摩优质课,一周一次公开课,一周两次推门听课。落实教师课堂考课制度,规范教师课堂。
(2)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教师积极参与市县区组织的作业设计大赛,教研组定期探讨“双减”背景下如何积极有效减负学生,高效设计作业;作业设计契合课堂教学目标,严格把控重复性、机械性作业,重视学生思维启发与引导。
(3)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制定完善《金寨县关庙实验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开展课后服务提质行动;印发《金寨县关庙实验学校中小学幼儿园课后服致家长一封信》,做好宣传工作;打造“红色教育”课堂,开展“兴趣小组”课后服务课程,努力做好个性化辅导。
2.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学生成长,学生综合评价从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到综合素养转变。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做好“安吉游戏”活动课程,转变教师观念,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赋予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使他们获得开放空间的能力,充分地活动、探索、体验周围的世界并投入其中,实施幼小衔接,落实“零起点”教学要求。
4.推进智慧教育资源应用。认真做好中小学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工程2.0工作,教师积极参与微课大赛、教师教育信息化大赛、智慧课堂优质课比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优化教学手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个性化学习与因材施教精准教学,推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创新,促进智慧发展。
5.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做好普职分流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定制最适合学生的升学计划,做好金寨职业技术学院的春季和秋季招生工作方案。
(三)体教融合,切实深化机制改革
1.提升学生体育水平。
(1)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并按照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授课。
(2)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同时严格执行30分钟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广播操的基础上加上跳绳,跑步等元素。
(3)成立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每周定期开展2次活动,确保每个学生能有掌握2项体育项目。
(4)2023年2月8日至4月底强化九年级体育训练
(5)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体育课程,保证体育课正常开展。
2.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和监测评价。抓好青少年肥胖和近视防控工作,降低学生肥胖和近视发生率。
(1)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对超重肥胖儿童进行体重管理。
(2)实施视力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做好每日两次眼保健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增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意识。
(3)每一学年邀请关庙卫生院医生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对学生进行检测。
(四)美育熏陶,创新树建工作品牌
1.开发美育特色活动
(1)开足美术、音乐、书法等课程,上好每节课,按学科课标要求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举行书法、绘画等比赛活动。
(3)两周举行一次黑板报评选活动。
(4)结合文艺汇演,开展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优秀作品展演活动。
2.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三字一画”教学基本功大赛,丰富教师文化生活,提高教师艺术素养。
3.成立美术、书法和剪纸等各类兴趣小组,并利用课后服务每周开展1-2次活动,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初中毕业有一项艺体爱好和特长。
(五)劳动教育
1.强化劳动育人价值。
(1)按要求规范开设劳动教育课,每周一节。
(2)将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3)每学年掌握1至2项生活技能。
(4)把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指导内容。
2.注重劳动实践活动引导。
(1)将校园“绿色特色种植园”和清洁区绿化带等划分给每个班级,排好轮流值日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校园清洁保洁、花木养护活动。
(2)分学段制定每周劳动清单,继续推进课外家务劳动每周不少于2小时活动。
(3)结合植树节、劳动节等节日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4)按县教育局文件要求每学期组织1-2次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劳动技能教育培训活动。
3.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1)统筹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
(2)充分发挥“绿色特色种植园”劳动教育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内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4.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5.全面强化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关庙实验学校“五大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五大行动”实施,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程鑫
副组长:祝国平 刘昌清 陶小霞
成 员:吴泽望 陈扬勇 蒋煜 曾鹏 蔡兴菊 张蕾
鄂文丽 汪凡 邓小翠 肖胤 胡遵润 陈美宏
2.完善机制保障。全校形成由校长牵头,分管副校长组织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运行体系,切实推进“五大行动”实施,提高运行实效。
3.强化资金保障。分年度预算“五大行动”专项经费,同时分年做好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4.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逐步配齐配强体育、美术教师,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金寨县关庙实验学校
2024年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