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 > 金寨县铁冲乡卫生院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生活方式管理

发表时间:2025-03-20 11:47 来源:公共企事业单位
字号:[  ]

近年来,随着我国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加,肥胖逐渐成为公众和医疗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实施“体重管理年”计划,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并增强慢性病的防治。那么,如何科学管理体重在防治慢性病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肥胖与慢性病的关联性

随着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性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肥胖成为这些疾病的重要诱因。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肥胖不仅是独立的疾病,其本身也在加剧许多慢性病的发生。

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我国成人和儿童的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肥胖不仅增加身体各器官的负担,还引发慢性炎症,导致代谢异常与相关疾病的风险提升。有效的体重管理便成为控制肥胖和相关慢性病的关键措施。

识别肥胖的标准

怎样判断身体是否肥胖?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体质指数(BMI)进行了定义。对于成年人,BMI值在24以上即为超重,28及以上则被认定为肥胖。肥胖又可按照BMI进一步分级,从轻度到极重度,每个级别的健康风险也逐步加大。发现肥胖不仅要看体重,还需考虑脂肪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即中心性肥胖。研究表明,腹部脂肪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减重的有效策略

当前减重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两种。对于BMI超过28并且尽管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仍未能减肥的成年人,可以考虑合并药物使用。而对于重度肥胖或存在代谢并发症的个体,手术治疗可能是最佳选择。

减少体重的过程中,很多人习惯于“少吃”,认为只需限制食量即可成功减肥。然而,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营养不良和基础代谢降低,最后适得其反。相较之下,均衡饮食与适量运动才是真正减肥的关键。此外,过度断食或极端饮食模式短期内有效果,但却不适合长期使用,容易引发健康问题。

打破减重误区

肥胖并非不可逆转,然而大众普遍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有些胖人也可以健康生活。然而,无论是代谢健康型肥胖还是代谢不健康型肥胖,长期来看风险依旧存在。对于超重或肥胖者,需要注重监测,包括体重、腰围和代谢指标等。

综上,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不仅能够控制体重,预防或改善肥胖相关的慢性病风险,还能提升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都是实现理想体重的必要条件。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做起,关注健康,远离肥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