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 > 金寨县全军乡卫生院 > 科普健教 > 健康教育

全军乡卫生院乙肝知识培训

发表时间:2025-03-01 13:02 来源:公共企事业单位
字号:[  ]

乙肝、梅毒、艾滋病预防与防控知识讲座

 

一、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械等)都可能感染。

2、母婴传播: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孕期,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3、性传播:与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有感染风险。

二、预防方法

1.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应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及时接种,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的儿童、成年人也建议接种。

2.避免高危行为:不随意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

3.母婴阻断: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可在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在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有效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一、认识梅毒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也可能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症状。

二、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这是主要传播途径,与梅毒患者发生性行为,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口交,都有可能被感染。

2.母婴传播:患有梅毒的孕妇,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或脐静脉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在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也可能被感染。

3.血液传播:输入含有梅毒螺旋体的血液或血制品,或者共用被梅毒螺旋体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等医疗器械,都有感染风险。

三、分期与症状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在感染后 2 - 4 周出现,多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如男性的阴茎、冠状沟、包皮;女性的大小阴唇、阴蒂等。硬下疳起初为小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硬结,边界清楚,基底呈肉红色,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硬下疳消退后 3 - 4 周,可出现梅毒疹,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损害,如斑疹、丘疹、脓疱等,常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三期梅毒:发生在感染后 2 年以上,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如心血管系统的主动脉瘤、神经系统的梅毒性脑膜炎、脊髓痨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预防措施

1.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免多性伴,固定性伴侣,可大大降低感染梅毒的风险。

2.母婴阻断:孕妇在孕前或孕期进行梅毒筛查,若发现感染,及时规范治疗,可有效预防胎儿感染。

3.避免血液接触:不随意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注射器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

五、早发现早治疗

梅毒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规则用药。如果有过高危行为,应及时进行梅毒检测。梅毒经过正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请记住,得了梅毒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同时,不要歧视梅毒患

    1.  

二、艾滋病知识

 

  1. 传播途径
    1. 性传播: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无保护性行为会大大增加感染几率。
    2.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3. 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1. 预防方法
    1.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有效措施,同时要避免多性伴等高危行为。
    2. 远离毒品:不吸毒,尤其是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3. 避免医源性感染:到正规医院就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对血液及血制品进行严格筛查。
    4. 母婴阻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在孕期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避免母乳喂养 ,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