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青山中学教学教研科研管理制度
《金寨县青山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十章 教 研
第三十四条 教研是提高学校办学品质,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有教无研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有教无研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学校要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的办学思想,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引导教师践行将教研融入教学,通过教研促进教学的理念,进而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创造优越的条件。教学研究分为常规教研、校本教研和课题教研三个逐级提升的层次。
第三十五条 教研网络
1、教务处。是学校教研工作的指导规划中心,负责全校教研工作的计划、协调、实施、督查。每学期制订教研工作行事历。
2、教研组。是学校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职能机构,其基本职责是落实教研组十项常规工作,教研组长为本组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学校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化、政治、史地、艺体八个教研组。
3、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其职责侧重集体备课和专题教研工作。备课组长为各项工作的责任人。成立高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高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含高一)、地理(含高一),高三语文、数字。英语、文综、理综共二十一个备课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备课组的设置也将不断调整,每学年初学校下文成立备课组,任命备课组长,所有授课范围内的教师均为成员。
4、课题组。学校申报课题后成立课题组,负责该课题研究的业务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5、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每位教师要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救研网络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把教研意识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第三十六条 教研组常规工作。是教研组及其成员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是教学研究的初级阶段。
1、教研组内务管理。教研组办公室是教师办公和开展教研活动的场所,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美观大方,救研组要安排教师值日。
2、计划、总结。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各教研组根据本细则和教务处的工作安排,制订本组工作计划(含集体备课安排表),报教务处备案。学期结束,各教研组要对半年来的工作认真梳理,写出总结交教务处。每学期开学初一周内各教师要写出规范、务实的教学计划(包括教材介绍、学生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环节)送教研组长处。学期结束,各老师要写出客观具体、言之有物的教学工作总结,期中、期末考试后,各备课组要写出内容详实、条理清楚的考试评析。各种计划和总结认真完成的,给予每项补贴10元。
3、公开教学。公开教学分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三类,每学期每组每类不得少于一节(6人以下的教研组可以共两节),每学年学法指导方面的公开课不得少于1节。上前备课组要充分讨论,上后听课人员要认真评议,多上不限,公开课结束要将完整材料及时报教务处,以便予以公示,存档,主讲人员每次补贴50元。听课10元,每人每学期参加公开课不得少于2次,少一次从其它教研津贴中扣10元,学校安排的专题报告以每小时一节公开课计。
4、随堂听课,教师听课前先到考勤人员处登记,由考勤人员负责核查,听课后要与被听课人交换意见,并在当周内将听课记录表送收集箱,由教务员每周汇总,每月公布随堂听课情况。学校规定:正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正副教务主任不少于12节,校龄三年以下教师不少于10节,其余的不得少于8节。达到规定的每节补贴10元,未达到的不计,并从其它教研津贴中扣20元
5、专刊。每组每学期须在指定地点根据学校确定的主题出专刊一次,要求贴近我校学生实际,可读性强,完成任务每刊补贴50元。
6、网络研修。参加高中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培训,参加新课标培训,参加公需科目网上学习,充分应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参加工作坊,上传下载资源,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网上晒课等。网络学习费用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予以报销。
为配合全县智慧学校建设,鼓励我校教师使用智慧课堂,在智慧课堂设备安装之后,凡使用智慧课堂系统教学并被系统记录的,每节课给予授课教师5元补助。
7、论文。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结合新课程理念,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心得体会并进行校级交流的,学校补助教师100元;每学年每位教师要上交论文一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有的放矢,有感而发,不少于2000字。上交的论文若同时参与上级教研部门的论文评选且获得一定层次奖项者,学校给予奖励,省级奖励 200元,市一等奖奖励 100元,市二、三等奖奖励 50元,县三、二、一等奖,分别给予10、20、30元奖励。学校将大力支持并鼓励教师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对在CN刊物发表的论文超过2000字的每篇奖励500元,2000字以下的每篇奖励300元。
8、课外小组和课外活动。每教研组至少要成立一个课外活动小组,如文学社,书画社、兴趣小组、乐队、球队等,安排1-2名指导教师,除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外,每学期要以他们为主体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具有带动作用的课外活动,如各类竞赛(作文、学科、体育。制作等),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才艺展示等,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将课外小组和选修课结合起来。举办活动需要物质支持的(如奖品等),可事前与教务处联系,经研究后统一配置,学期结束各教研组要提供课外小组组成名单,经常性活动记录及大型活动的详细材料,均符合要求的予以指导教师适当补贴。
9、备课,按第五章执行,教研组长要经常予以检查,指导。
10、作业。按第七章执行。教研组长要经常抽查,通报本组作业情况。
11、阅卷和命题,按第九章有关规定执行,教研组长要根据学校的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第三十七条 校本教研。是教学研究的中级阶段。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以备课组为主体,开展有一定理论指导,有明确目的,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活动、它的基本形式是教研专题,学校每学年要提出研究方向、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予以细化,这项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研工作的核心所在。每个备课组每学年至少要有一个专题,成果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专题报告,课堂实录、教案、学案、论文、学生心得等,要把研究的成果体现到常规教学中,发挥它的真正作用。每学年结束各教研组要至少上报1-2项校本教研的专题材料(语文组、数学组、外语组至少2项,其余至少1项),包括题目、人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目前进展,成果展示等。经学校核实论证后,给予专题实施人适当补贴(每专题100-300元),成绩突出的再予以奖励。
第三十八条 课题教研。是教学研究的高级阶段。学校申报教研课题后,成立课题组,按预订计划实施,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第三十九条 教研活动的开展
1、每期开学初各教研组要郑重召开一次会议,全面布置本学期的常规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确定方向,明确责任,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然后分头予以落实,要把救研活动贯穿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组长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可不定期召开组员会议,予以强化、改善、督促。
2、备课组按第五章第十一条之规定开展活动,可将校本教研的内容融合到集体备课中去。
第四十条 教研津贴
1、教研组长津贴。实行计分制。教研组办公室、内务管理计3分(发现不符合要求一次扣1分),教研组计划、总结每项计5分,组员全部按时上交计划、总結分别计2分(否则不计分),组织公开课每次计1分(少于2次不计),组员完成随堂听课一人计1分(少1人扣2分),完成专刊一次计2分,组员按时上交论文一人计1分,课外活动根据材料和开展情况计5-10分,备课组完成备课任务一组计2分(跨教研组的折半,少一组扣3分),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一人计1分(少一人和2分),期中、期末完成阅卷任务分别计5分,校本教研根据材料和实际情况计5-15分,按时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活动或会议,每次计2分。以上每期予以累计得总分,将总分乘以每分金额,即教研组长津贴。暂定每分5元。
2、教师教研津贴。公开课、随堂听课、论文、课外活动、命题、校本教研、期末监考、有关考务等津贴均据实发放到教师个人;阅卷、专利和有关监考津贴核算到教研组和班级后,由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分解到人,再反馈给教务处,造表发放到教师个人。
3、凡我校教师在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评比、评优中获奖,学校均给予与各级别获奖论文相当的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在县级各种比赛、征文、评比中获奖,学校给予指导教师比各级别获奖论文低一档次的奖励,最低10元每项,省市级获奖的指导老师,学校给予与各级别获奖论文相当的奖励。以上奖励是一般规定。若学校组织参加的各种评比、竞赛、征文等,根据获奖难度、参与程度及影响力,可以在分管校长同意的情况下,在一般规定的基础上微调奖励金额。
4、教研活动津贴。学校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分别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及音体美教研活动,每学期必须参与6次,满6次给予发放100元补助,6次以上给予20元/次奖励,高于15次按15次计算;未满6次并经常不参加教研活动的,在其他津贴中扣除50元/次,并作为晋职晋级重要依据和纳入年终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