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企事业单位 > 金寨县青山实验学校 > 劳动教育

金寨县青山实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24-03-21 13:33 来源:金寨县教育局
字号:[  ]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培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至2025年,全校中小学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全校中小学形成普遍重视和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浓厚氛围。分期分批建立5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遴选5个县级劳动教育精品课程,选树5名劳动教育优秀指导教师。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校校有特色”,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价值引领。将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第一任务,杜绝“只劳不育”“以劳代惩”等现象。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成为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融合并举。将劳动教育纳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贯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有效发挥学校作为劳动课程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渗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三)坚持实践体验。将实践体验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志愿服务劳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发展性评价。劳动课程评价以学生发展素养为导向,提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劳动参与情况、在劳动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等发展状况。
    四、重点举措
    (一)科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劳动课程。结合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小学和初中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采取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和公益劳动相结合的原则。
    2.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强劳动价值观培育;在科学、综合实践、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强劳动操作、劳动技能、实验技能的培养。探索整合科学、信息科技、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劳动教育学习活动。加强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建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平台。
    3.积极开发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结合校本资源,开发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课程。
    (二)分段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
    第一学段:1-2年级
    1.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
    2.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3.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使用相应工具。对工艺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4.参与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
    5.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
    1.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2.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3.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作用与特征,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意识。
    5.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6.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第三学段:5-6年级
    1.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业精于勤荒于嬉”等道理。认识到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会普通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初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基本技能。了解家庭常用器具的功能特点,规范、安全地操作与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具有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初步具有家庭责任感。
    3.进一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劳动,初步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
    4.主动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和环境美化等劳动,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进一步体验新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5.根据劳动目标确定劳动任务,制订劳动计划,并根据劳动过程的进展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初步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初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6.在集体劳动中团结协作,提升与他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形成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
    7.在劳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初步形成不怕辛苦、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第四学段:7-9年级
    1.懂得劳动创造人类的道理,认识到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理解“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重要意义。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进一步加强家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3.适当体验木工、电子、陶艺、布艺、茶艺等项目的劳动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独特智慧和人类创造力。尝试进行家用器具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意识。
    4.定期参加校园包干区域的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公益劳动,体验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服务社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体验融合一定智能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劳动,提升现代服务技能,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劳动的性质、特征与独特的社会价值。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升以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5.根据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的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制订合理的劳动计划,并安全规范地加以实施,能对劳动过程与劳动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合作能力。
    6.强化诚实劳动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
    7.初步具有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意愿,形成不畏艰辛、锐意进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统筹用好劳动教育资源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学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班级环境美化、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尝试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及农作物,让学生认领“责任田”,倡导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开展养殖。学校要大力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劳技展演等活动。将劳动教育活动与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提升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学校要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项目。
    2.拓展整合校外资源。积极申请以镇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分步建设并挂牌一批镇级级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满足中小学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促进研学实践与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并根据学段特点和本地特色,开发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
    (四)落实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实施机制。推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撑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劳动共育合力。学校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孩子通过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各校区要积极协调社区、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开放劳动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
    (五)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1.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劳动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学生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要关注劳动强度、劳动效率、劳动时长等实践要素,关注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劳动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将学生劳动的具体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2.加强劳动实践教育督导评估。各校区可以根据本校开设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活动开展要有主题,有过程和目标,每次劳动后对学生有记录性评价,学期末有总评。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成立青山实验学校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以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遴选和使用。
    建立健全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校委会每学期至少研究一次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确保劳动教育的经费、场地、设备、时间、师资、课程等落实到位。
    2.落实相关保障。支持学校配足配齐国家规定的劳动教育师资,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可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同等对待。多渠道筹措学生劳动教育经费,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要坚持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3.注重安全管理。各校区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规程,加强中小学生劳动安全教育,科学评估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建立劳动实践安全应急机制,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