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一中关于“提升教研内涵 促进教学变革”的实 施 意 见
自“三新”改革实施以来,学校统筹谋划,科学应对,以“432”模式为抓手,将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有机结合,提高了教研质量和办学成效,得到充分肯定。为了进一步强化“432”模式的引领,突破高考改革的挑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学校研究,出台《关于“提升教研内涵 促进教学变革”的实施意见》,请各部门、年级部和老师深入领会,抓好落实。
一、坚持“四案同研”,建构教学范式
为了使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三新”理念在课堂教学得到呈现和实践,促进教师“穿新鞋走新路”,我们要利用“四案同研”的机制和平台,建构一套与新课标相契合的教学范式,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框架,为教学过程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且能够实现“三新”改革的目标。
1.以素养培育为主线
如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建构教学范式的唯一主线。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研案、学案、课案和评案的设计中,均要以培养学科思维能力为主线。研案是教学的“规划图”,解决“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学案是学习的“路线图”,解决“到底应该怎样学?”的问题;课案是教与学的“施工图”,解决“按照研案和学案的思路怎样教?”的问题;评案是施工效果的检测仪,解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问题。“四案”的每个环节均要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展开,稳步推进,贯穿从理念更新到课堂变革的全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变成“实景图”。
2.以“两式同推”为核心
要将“四案”的设计意图有效的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必须制定对应的教学方式,克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习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三新”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行“探究式”和“论证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是先预设一个探究的方向或目的,然后搭建一个有效的探究载体或情境,引导学生按照“盖房子”的方式逐步递进,环环相扣,最后得出问题的结论或结果。“探究式”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有探究的情境或问题平台,有探究的思维主线,有学生参与的探究支架。
“论证式”是预设一个结论或结果,引导学生探讨论证方法和论证路径,然后按照“剥笋子”的方式由表及里,步步深入,达到问题的核心或本质。论证式”必须满足三个要素:有论证的理论基点,有论证的思维主线,有学生参与的论证支架。
“探究式”和“论证式”教学方式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建构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为主线,以创造、应用有效的教学情境为策略,以学生的真正参与和师生的同频互动为特征。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也可以是二者的融合,“两式同推”就是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新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中,要做到有目标、有主线、有策略、有互动,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3.以引领变革为目标
各学科组研制的“四案”为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教学范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创造了条件。“四案”具有三个特性:
一是纲领性。经过“三上三下”研制的“四案”是该单元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所有老师要遵循落实,不得另起炉灶;
二是统一性。“四案”是集中全学科教师智慧,集体研究的教学规范,形成了统一的教学思路、统一的学法引导、统一的课堂架构、统一的教学评价,他是教学宏观和中观的统一;
三是多样性。统一性是“四案”的基础属性,多样性才是“四案”是生命属性。各个老师要结合班级差异和个人认知,在统一“四案”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形成各具特色的个性“四案”,引领目标一致,但风格不同的课堂变革。
二、狠抓“四位一体”,促进教学变革
如何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四案”为课堂教学制定了“规划图”和“施工图”,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如何“施工”,将其变成“实景图”。我们要以“四案”为纽带,将“研、教、学、评”四个环节深度融合,狠抓“四位一体”,使之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确保“施工”的过程与“施工图”相一致。
1.抓研教学评的融合
“研、教、学、评”是抓好教学的四大要素,学校确定“以标定研、以研定教、以教定学、以学定评”的“四定”原则,建立紧密的研教学评链条,即课标怎么要求的就怎么研,怎么研的就必须怎么教,根据怎么教指导学生怎么学,根据怎么学确定怎么评,真正实现研教学评“四位一体”,确保从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到现场呈现,一个思想贯穿到底(“双新”的理念),一条红线贯穿到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一本蓝图贯穿到底(研制的“四案”)。
2.抓教学流程的升华
课堂教学是实施“三新”的主阵地。如何将“四位一体”的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关键所在。我们要根据“四案”的脉络狠抓教学流程的规范和升华。
教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要有必须“打卡”三个节点:一是要明确告知学生本单元的教学范式,及其三个要素;二是在本单元思维体系建构过程中,至少要创设三个教学情境或提出三个开放性问题供大家讨论并交流;三是要对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六个学习共同体的表现进行描述性、发展性评价。
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要有必须“亮相”三个环节:一是每个学习共同体要交流三个情境或问题的讨论结果;二是每个同学在组内讨论过程中至少要主题发言或代表小组交流一次;三是每个同学要画思维导图,交流、展示。
以上环节的落实情况由课代表记录,定期汇总、反馈,学校督导室随机抽查。通过教学流程的改进和升华,师生要实现同频共振,提高效率,从而真正做到摒弃只教教材或课件,不教课标和思想;只教知识和结论,不教方法和素质;只顾讲解和灌输,不管消化和吸收等低效陈旧的教学方式。
3.抓评价方式的优化
评价是导向,更是教学的延续。科学的评价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努力的方向。分数是评价,管理、督促和激励也是评价,我们要从三个方面优化:
一是加强过程性评价。通过思维主线的任务驱动、行为约束和过程评价培养学生形成条理清楚、目标明确、路径科学、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确保学生在不同层面能学进去。评价分正面和负面,批评教育和适度惩戒也是评价。
二是加强团体性评价。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自尊心对学生持续保持高昂斗志,改进学习方法,锤炼学习毅力至关重要,各班级务必要按照强弱搭配、学科互补、比学赶超的原则建立学习共同体,老师要在三个“亮相”环节的评价和成绩分析中建立机制,注重团体性评价的落实、研究和创新;
三是加强发展性评价。学生在严管的基础上需要鼓励。我们要通过多元的方式、多元的视角定性或定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不断追求进步、发展特长、增强自信,减少焦虑和内耗,促进身心健康。
三、扎实有序推进,实现目标愿景
1.推进步骤
(1)加强理论研究,充分讨论修改,完善顶层设计,出台《金寨一中关于进一步“提升教研内涵 促进教学变革”的实施意见》。
(2)全面宣传、解读,让所有老师提高认识,增强共识,深刻领悟这项工作对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高考成绩稳定和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3)学校教学教研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精神充分调查,按照“四定”原则,进一步优化“四案”模板,细化课堂教学的范式建构,拧紧“四位一体”的教学链条,建立实施和督促机制。
(4)南校区和各年级部要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和实施机制,结合年级特点、学科特性和不同层次班级之间的差别明确实施策略和重点,进行深层次宣传和培训,制订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5)南校区和各年级部组织开展研讨、观摩活动,学校组织部分学科老师外出交流,各学科组守正出新,稳步推进,推出一批示范教师和示范课堂,进行全校展示和观摩。
(6)学校定期通过召开学科研讨会、座谈会、反馈评估、专家论证等方式进行总结、完善、提高。
2.目标愿景
(1)改善课堂生态。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成长的生态系统,我们要以“四案”蓝本,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成长为目标,打造“四位一体”的高效课堂,进而构建和谐、生动、有序、有效的生态课堂。活动做起来,思维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素养肯定会提升上来。
(2)升华老师心态。教师是一个成长的职业,是与生命对话的职业,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当职业的驾驭者,这样才能心情愉悦,游刃有余,心态轻松。首先要由“要我教研”转变为“我要教研”,而且是真研,真悟,形成深度教研的自觉和习惯;其次教学过程要由“四张皮”真正融合成“一张皮”,不能再单打独斗、临阵磨枪、照本宣科或平铺直叙;第三教学的价值取向要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向学科核心素养升华,培育学科思维能力是核心中的核心。
(3)改变学生状态。我们要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实现“三主”转变,一是由“配角”变成“主角”,课堂的演绎学生必须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学生的吸收、内化程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二是由“跟随者”变成主力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品质,改进学习方式,让他们不仅想学,而且会学;第三要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要引导和督促学生主动利用支架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善于交流、勇敢表达,形成深度学习的自觉、方法和习惯。通过“三主”转变,让学生更加阳光、更加鲜活、更加自信、更有思想、更有未来。
本实施意见由教务处和教科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