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明强小学劳动开展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金寨县明强小学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树立学生劳动意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设置劳动课程
1、教育教学处在课程设置时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保障每周一节的劳动教育课,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要求每一位劳动教师需精心备课,认真安排,严格实施,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取乐,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
2、各年级开设每周五下午大扫除活动,打扫本班教室和卫生区,培养打扫卫生技能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拓劳动实践机会
1.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在校外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校活动丰富多彩,为学校办学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结合校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培养学生打扫教室技能和保洁、劳动意识。
3.家校联合,分担家务助力成长。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一直给学生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结合不同学段目标,每周末由劳动老师布置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堂课,我校将继续加大劳动课程的执行力度,完善劳动课程的设置,为培养“五育并举”的素质学生而不断努力。
金寨县明强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劳动课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劳动课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
一、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劳动乃立身之本,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将劳动教育与 德、智、体、美相结合,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与幼小、小初衔接教育相结合,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丰富学生劳动知识,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重视、共同参与和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学段目标:
1-2年级
1.认识不同的卫生清扫工具,会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清扫。
2.能积极参加班级每天的卫生值日,掌握比较简单的劳动技能。
3.在教室中,能主动保持自己桌椅的整洁。
4.能在父母的指导下,手洗简单的小衣物。
5.每天自己洗漱,会系鞋带、叠衣服。
6.能按照学习需要,准备学习用品。
7.每天自己整理书包。
8.能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9.能在家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4年级
1.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并能掌握使用技巧。
2.每天主动承担班级的卫生清扫任务。
3.每周主动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卫生扫除。
4.了解常见洗涤用品的种类和用途,能主动进行一般衣物的洗涤。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整理与收纳的方法,能主动整理房间。
6.能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7.学会洗菜、切菜,能掌握几种简单的家常菜烹饪技能。
8.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初步掌握种植的一般方法。
9.能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6年级
1.每天主动参加班级值日,承担各项卫生清扫任务。
2.每周积极参加卫生扫除,并能主动维护校园和班级卫生。
3.能运用常见的洗涤用品和洗涤常识,选择合适的方式清洗自己的衣物。
4.能对自己的房间进行常规整理,养成良好的整理与收纳的习惯。
5.能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会做简单的家常菜,并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6.了解农作物及植物的特点,能亲手种植1-2种常见的农作物或花卉。
7.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劳动工具,完成劳动任务。
8.能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服务。
9.了解相关劳动职业岗位的职责和服务方法,进行劳动体验,增强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一)在学校,立足劳动教育课程。
1.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导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2.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操场上,劳动基地、绿化带、花坛和草坪,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捡拾垃圾、除杂草等工作。
3.结合五一劳动节等节日和“劳动实践周”活动,组织“劳动节”教育活动,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对劳动美的认知,培养劳动创新创造的品质,推进集中化劳动教育。
(二)在家庭,结合“家校合作 相伴成长”家校工作。
1.发挥家委会的主导作用,调动家长的参与性、积极性,合力探索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家务劳动实践作业,开展亲子劳动主题活动。
2.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养成做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将洗碗、洗衣、扫地、烹饪、手工、整理等日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列出家务劳动清单,由家长监督落实。
3.在校外,开辟劳动教育基地。我校将校外开辟的劳动基地划分给班级包干,根据季节和时令变化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形成热爱劳动、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使校外劳动多样化。
三、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1-6年级劳动教育课1课时。
(二)课程安排:
加强劳动课程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整合劳动、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课程,把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好劳动教育幼小衔接,小学侧重劳动习惯养成。
1.严格按照课时安排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认真备课,制定教学计划,熟悉课程内容和流程,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材料和教学资源包,有效指导训练学生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基于季节时令,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动手实践活动。
3.组织开展好常规校内劳动,将每天的卫生值日、每周大扫除作为校内劳动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关注岗位体验,使校内劳动常态化。
4.开展校园清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操场上,绿化带、花坛和草坪,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
5.各班要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班级内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
四、课程评价
1.教师依据学生平日劳动表现及课堂参与度,每月评选1名学生作为班级“劳动小能手”称号,并由老师颁发“劳动小能手”奖状。
2. 每学期依据学段目标,完成一次家长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内及校外的劳动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学校每月依据班级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及班级劳动卫生情况评选“劳动先进班”并颁发奖状,纳入期末“文明班集体”绩效考核中。
4.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并利用班级和学校微信等载体,加强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
五、实施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