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莲花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发表时间:2025-03-06 09:58 来源:金寨县教育局
字号:[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使学校教师能站在新时代中国教育理论前沿上理解、把握当下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形成学校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功能。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形成一支拥有全球视野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备现代教育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特制定该管理制度。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1.要树立“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的观念。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其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益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科学长足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需要教师用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来支撑,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驾驭,用崇高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发展能力来维持。

2.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是分阶段、无限的和终身的”的观念。教师从师范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师,乃至教育教学专家,要经历一系列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处在不同阶段的教师,其培养培训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均不相同。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而且是终身的。

3.要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在学校”的观念。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学,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阵地。

4.要树立“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的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在于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中。

二、鼓励自主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培训。教师应积极参加由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学习国家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学习先进、发达地区课改的成功经验。

2.个体学习,积累提高。

学习内容:依据个人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

学习方式:(1)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和课题研究需要,通过书报阅读、网络搜索等形式收集整理资料,主动学习。(2)把握好参观学习的机会,多与同行交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监控方法:(1)组织学习交流活动。(2)把教师个体学习状况纳入年度考核。

3.群体学习,互动发展。

经常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引导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围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讨论研究,探索最佳解决方法或优化途径。活动形式以教研组会为主。教育教学处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三、积极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听课评课是教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贯彻执行学校有关听课评课的各项规定。这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开展“帮教”工作,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为推进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决定开展本校教师结伴帮教活动。各教研组按照学校的要求组织落实“帮教”工作,以传、帮、带的形式,让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指导老师也会因为实施指导工作而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

1.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制定校本研修制度。“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新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只有在学校及教师的参与下,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略。

2.从教学反思起步,体验研究的乐趣。反思是教师的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品质,也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价值的资源的一种筛选,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剖析、借鉴和启迪的作用。分析和解决自己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能推动教师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个人的反思探索能力和思维品质,使教师体会到自己职业的新价值、新观念带来的成就感。在反思中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形成创造性的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积累研究素材,整理研究成果。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中使你感动的“故事”或个案并记录下来,把自己在听课和上课中意料之外的情况记录下来,把学生作业中的常见的误区、优秀的作文、独到的观点、新颖而明晰的解题思路记录下来,把自己成功教育学生的过程记录下来,把自己组织的一次主题班会、社会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这就是自己独有的研究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总结、提炼,便形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论著。

4.以科研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组织教师参与省、市立项的教研专题和校本研修专题的研究工作,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育科研能力高速发展的主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与同伴协作,针对课题进行分工、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5.立足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应主动对学校、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探索建立有本校特色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校本课程体系,寻求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发并使用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校本课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