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健康提示
2月恰逢新春佳节,雨雪冰冻天气较多,气温多变。金寨县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广大居民注意防寒保暖,防范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呼吸道疾病、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及春节期间饮食安全等。
一、流行性感冒
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时期。国家监测数据显示,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还是以流感(乙型流感占比较高)为主,其他的呼吸道疾病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近期全省流感监测结果显示,省内流感活动水平有所降低,随着学校陆续放假,流感报告病例数和暴发疫情也有所减少。但春节临近,人员乘坐密闭交通工具(客车、火车、飞机等)、参加各类集会和聚会机会增多,流感传播和发病风险增加。
健康提示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轻流感疾病负担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年龄在6月龄以上有意愿接种且无禁忌证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尽量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和面部完全贴合。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尽量居家休息。
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从全球来看,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目前新冠病毒株以JN.1变异株为主,全国及我省新冠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近期我省新冠病毒感染监测结果显示,病例报告数和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迹象,但增幅较小,因此公众仍需适当做好个人防护。
健康提示
(1)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条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
(2)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三、其他呼吸道疾病
除流感、新冠外,冬季常见的其他呼吸道疾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人感染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应做好自我防护。
健康提示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返回家中应使用洗手液/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不少于20秒。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肘部或者纸巾遮住口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家和工作场所做到每日开窗通风2~3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坚持佩戴口罩。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后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2.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应坚持个人防护,居家休息。不要带病上班或上课,尽量减少接触他人。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3.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可有效降低疾病感染和发生重症的风险。建议无相关接种禁忌的易感人群积极接种流感、新冠、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疫苗。目前尚无预防人感染禽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因此做好个人防护仍是预防的关键。
4.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检疫证明的冷冻冰鲜禽肉,尽量不购买活禽或自行宰杀活禽,不食用病死禽。处理食物时应注意生熟分开,禽肉和蛋类需煮熟煮透后食用。加工处理禽、蛋类后要及时洗手。
四、食源性疾病
春节期间亲友聚餐、外出就餐机会增多,谨防因不良饮食习惯、饮食不卫生和暴饮暴食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健康提示
1.食品采购要安全。购买和食用包装食品时,应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购买新鲜的蔬菜、禽畜类食品,不购买、加工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
2.食物储存要得当。春节前不少家庭会采购囤货,采购时应注意不同食材的储存条件,分类分区储存。建议少吃剩菜剩饭,隔夜饭菜在食用前应加热煮熟煮透。若用冰箱储存食物,不宜塞得太满,以免造成冰箱内冷空气无法正常循环,冷藏效果降低,易造成食品腐败。婴幼儿食品要现吃现做,不要储存。
3.勤洗手、厨房清洁很重要。餐前便后、做饭之前和过程中应勤洗手。厨房用具保持清洁,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应注意防虫防鼠。
4.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很关键。烹饪、制作食品时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案板、刀具、器皿要生熟分开使用,避免生食上携带的病菌污染熟食。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水产品。冰箱里取出的食物需要彻底热透方能再次食用。
5.外出就餐多留心。外出聚餐、预订年夜饭时应选择营业执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就餐时建议使用公筷公勺,注意饮食卫生。
6.适度饮酒莫贪杯。不要空腹和过量饮酒,不喝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等来历不明的药酒,饮用自泡药酒后,如出现恶心、眩晕、胸闷、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7.膳食要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假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极大地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胀、口苦,甚至恶心、呕吐、腹泻等。因此假期饮食要注意食物多样性,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杂粮,适量增加鱼、禽、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摄入,有慢性基础性疾病者要注意清淡饮食、荤素搭配和少盐少油,切忌暴饮暴食。
五、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春节期间,燃煤燃气使用频率增加,若燃煤燃气类设备使用不当易引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健康提示
1.正确使用燃气灶具。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燃气灶具,并请专业人员安装,强排式燃气热水器不要安装在浴室内。燃气灶具使用结束时要牢记关闭灶具阀、关闭灶前阀、关上厨房门、打开厨房窗户。
2.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如使用煤炉、炭火等方式取暖,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应安装较好的通风管道,并将管道与墙壁密封严实,防止一氧化碳倒灌回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检修燃气、煤气等灶具,及早规避风险。
3.做好车内通风。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发动机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因此,车辆停驶时,不要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4.提高急救能力。若发生疑似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立即关闭煤气、燃气等设施设备,开窗通风。并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同时拨打120呼叫救护车,及时送往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