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血压坐过山车?稳定血压要注意
冬季的早晨,一觉醒来,测量血压发现竟然达到了高压"175"、低压"99"——怎么一下比平时高了近30mmHg?
排除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升高,极可能是血压发生了季节性变化!温度可以影响血压,即“环境温度越高时血压越低、环境温度越低时血压越高”。
01
季节变化如何影响血压?
◉ 气温对血压波动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mmHg。通常情况下,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显著升高。
◉ 季节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杓型或深杓型血压节律占比更高。
◉ 血压季节性变化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患者收缩压每增高10mmHg,心血管死亡率上升21%,且心血管死亡随着季节变化,冬季比夏季风险增加41%。
02
参与血压调节的因素有哪些?
寒冷时候血管收缩,而温暖时血管扩张……多种因素和生理、病理过程参与了气温对血压的调节:
环境(气温、声、光、气 压、湿度)、情绪与生活规律影响对血压影响比较大,季节的变化导致交感神经、渗透压、体内维生素D、光照时间及昼夜节律、饮食习惯、体育活动、体重状况和睡眠时间变化,也可能间接影响血压的变化。
03
如何保持血压平稳?
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季节性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血压季节变化管理,降低心血管事件,具体措施有:
措施一
加强监测
加强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季节变化对血压的影响。进入冬季初期定期监测血压,特别在外界温度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情况,当血压变化显著的时候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
测量血压时请注意这些细节:
◉ 将血压计放置在与心脏齐平的位置。
◉ 在测量血压之前,最好将膀胱内的尿液排空,避免憋尿影响测量的血压值。
◉ 测量前保持静态至少10-15分钟,让身体的各项数值都趋于平静后再去测量。
◉ 将手臂放在桌面上,保持与心脏齐平,袖带绑到可以伸进去一个指头的松紧度为宜,过松、过紧都容易影响到测量的结果。
措施二
灵活调整降压方案
◉ 确定降压目标值:我国现行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降压目标值仍推荐血压<140/90mmHg,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将收缩压调整到110~130mmHg更佳。
◉ 灵活调整降压药:对老年高血压或合并肾脏病、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增高使得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大,所以要加强冬季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显著升高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上调药物剂量或种类以强化降压,争取实现血压及早达标。
措施三
低盐饮食
过多摄入盐分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血压高的朋友们应尽量低盐饮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
测量血压时请注意这些细节:
◉ 减少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鸡精、酱油)。
◉ 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方便控制盐量;菜品出锅前加盐调味更合适。
◉ 避免或减少食用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04
冬季降压药用药误区?
◉ 无症状不服药
虽然血压升高了,但是身体没有表现出不适的症状,仍然按照之前药物方案服药,血压的升高带来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心梗、心衰、脑梗等。
◉ 增加药物剂量
觉得头晕、心慌、胸闷就增加药物,如果自行增加剂量,可能血压下降厉害,反而出现不良事件。
◉ 增加药物种类
当血压控制不佳,增加其他种类降压药物,不同药物作用机制及使用人群有区别,可能出现毒副作用。
◉ 不测量血压
部分患者凭感觉服药,感觉不舒服时服药,低血压也可能引起头晕等症状。
05
高血压患者冬日生活注意事项
◉ 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随时添加衣物,避免寒冷的刺激。
◉ 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 每天坚持定时睡眠,冬季不宜起得过早。
◉ 注意控制情绪变化,防止身体过度疲劳。
◉ 已经确诊的高血压病人,应该做到坚持定时服药,保持血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