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中医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发表时间:2024-11-25 11:25 来源:金寨县中医医院
字号:[  ]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健康,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疾病和疫情的发生,实现可持续控制,有效降低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检疫法》等,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做好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一旦发现疫情,坚决扑杀,彻底消毒,防止疫情扩散,阻断疫情向人的传播,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确保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全院职工及公众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疫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三)分级负责

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首诊人员对疫情的发现及报告负责;各工作组对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对全院防治工作负总责并对全院医疗卫生资源统一指挥调度。

(四)快速反应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财、物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启动相应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及时准确处置。

(五)依靠科技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战胜疫情的方针,实施科学防治。加强临床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研究,规范防控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六)疫情预警

1.病例确认:由“应急办”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后发布的通知确认。

2.疫情响应:

(1)三级响应:以本院出现首例临床疑似病例为标志;

(2)二级响应:以本院出现首例临床诊断病例为标志;

(3)一级响应:以本院或本地区出现2例以上临床诊断病例为标志。

3.响应程序:

由医疗组提出疫情预警报告,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启动应急响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报县卫生行政部门。

三、组织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理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组织是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的决策领导机构,根据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全院防治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根据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全院防治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按照疫情建立相应的指挥、工作、管理体系;负责全院防治工作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挥。下设七个工作小组,各组职能分工如下:

1、医疗管理组

工作职责:(1)整合和调配医院卫生资源,组织协调医疗救治工作;

(2)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指导医疗诊断、治疗抢救和防护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3)提出医疗卫生资源调配方案,并组织实施;

(4)检查和指导定点医院和对口支援医院的科学化管理。

2、消杀管理组

职  责:(1)制定消杀方案,指导、指挥、协调消杀工作;

(2)开展流调和应急消毒隔离处置工作;

(3)监督检查重点地区的隔离、消毒及防控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4)负责指导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3、后勤保障组

工作职责:(1)负责收集、统计、评估工作所需物资并进行储备;

(2)保障药品、器械和医用防护用品等足额、及时供应;

(3)组织协调防护用品及食品的市场供给;

(4)制定出急救物资的紧急调度应急方案,定期组织调度演练;

(5)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4、宣传管理组

职  责:(1)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

(2)对广大市民开展防病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3)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搞好社会动员工作。

5.安全保卫组

工作职责:负责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6. 信息管理组

工作职责:(1)负责疫情监测的管理工作;

(2)负责采集、汇总和分析疫、病情和流调信息,并组织专家进行综合分析及趋势预测,提交研究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3)组织协调疫病情监测,督促检查信息报送工作。

三、日常工作措施

(一)疫情信息

信息组负责疫情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职责是: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国内外发病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对疫情进行分析,并做出预警。

(二)监测网络及监测哨点

疫病情监测网络的监测工作由“疫情管理三级网络”承担。确定医院各门诊、感染科、消化内科、儿科门诊、肠道门诊为监测哨点,实行首诊负责制,对发现的可疑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三)监测内容与信息报告

1、疫情监测与报告。各监测点对发现的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各监测点发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后,应在30分钟内填写《疫病情报告卡》上报信息组;信息组1h内报院领导小组,经确认后信息组2h内上报州卫健委、市CDC。

2、病情监测与报告。感染科负责对诊治的病例病情信息进行监测,每日10时前填写《病情日报表》,直接上报信息组;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的转归,订正信息应在6小时内按照上述报告程序上报。

3、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科协助疾病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4、病原学监测与血清学检测。检验科负责进行病原体分离、鉴定、敏感性药物等的监测。建立检测实验室,承担各点提供的标本检测工作,并与预防部门实验室合作,提供权威性检测结果。

5、信息报送责任与制度。①任何科室和个人发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应急办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②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四)信息分析与预警

1.信息组负责监测信息的每日汇总工作,并向专家组进行汇报,定期对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经院防治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响应。

2.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料。建立现代化决策指挥网络,实现决策和指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五)疫情信息发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本院任何科室和个人无权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

(六)预防控制

(1)医院各科室、各工作组严格按照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实各项日常防控措施;

(2)健全院感管理组织,规范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程序的责任人及其具体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控制院内感染;

(3)各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采取既方便病人、又有效排查的办法和措施,做好病人的接诊、分诊工作,合理引导、分流就诊的病人到指定诊疗场所;

(4)建立防治工作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

(5)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场所保持通风换气,搞好外环境卫生。

(七)应急处置

建立应急小分队,确定成员及负责人,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和流调工作,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在接到报告后迅速到达现场,对可疑疫情进行处置,做好现场消毒、密切接触者隔离工作,保证快速反应能力。

(八)宣传教育

1.宣传组研究制定预防疫情宣传计划,加强公众法律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

2.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检疫法》等;

3.发挥职能,组织开展防治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重点开展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克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财力支持。按照预防第一、实用节约的原则,由院部为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物资保障。由“应急办”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并根据疫情分别测算不同物资储备的需求量及其配比。采取实物储备、货币储备、合同储备、信息储备四种储备方式。

(三)人力资源保障

1.人员培训。按照不同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防治应急培训工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注重对培训质量的评价和考核。

2.组织演练。组织开展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指挥体系、信息报告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的应急处理能力。

3.人员调度。疫情发生时,全院所有在职在岗人员必须服从统一调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