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顺实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相关规定
一、校本教研制度
1. 学校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小组成员由书记、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和教研组长等人员组成。
2. 在听取全体教职工建议的前提下,领导组制定校本培训的规划,并制订各项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3.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教师做好选题服务,规范课题申报行为。
4. 学校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组建一个自主科研的课题组。课题组长全权负责具体研究工作。
二、校本教研交流制度
(一)日常学科培训活动制度。
1. 开展结队活动,促进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2. 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之间每期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次,听课后要集体评议,指出优缺点及改进的建议。
3. 教学反思制度。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办法,让教师反思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和每一次研究,并将反思的结果随时记录。
(二)经验总结交流制度
1. 优秀教育案例评价制度,教师每期提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典型案例在同学科中交流,共同提高。
2. 教学问题积累制度。教师随时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困惑进行记录,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一起讨论解决。
(三)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
组织部分教师到外地(校)参观考察、交流、课堂观摩,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建立交流学习卡,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并担负回校后二级培训任务。同时,把本校的经验和做法及个人独特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的途径进行推广。
(四)坚持“家长开放、接待日”制度
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举办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谋求社会各界与家长对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理解、支技和资助。
三、教师实践反思制度
1. 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月必须出2—3个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写出心得体会,每月不少于2篇。
2. 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检查。教师的教学反思要一月一交,学校建档管理、专项评价,学期末返还教师,为其以后教学提供借鉴。
3. 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如: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等。
4. 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前思”、“课中思”、“课后思”、“周后思”、“月后思”、“期中思”或“单元思”等。
5. 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6. 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与教师“学会教”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主动地对其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四、工作目标
1. 通过校本教研,组织教师自主研讨,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2. 通过校本教研,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的教师被动的习惯,让教师由教书匠逐步成为研究型教师,摸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3. 通过校本教研,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把我校建设成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味,树立学校新形象。
五、学习任务
全体在职教师每人不少于90学时。
六、校本教研内容
1. 进行有效课教学研究
(1)开放课堂:从领导到教师间均可随意听课,要求值日领导当日必听一堂课,书记、正副校长、主任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通过听课、议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坚持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讲究课堂艺术和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手段,使课堂丰富多彩。
(3)抓好组织教学。教师探讨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精心研讨每一堂讲义,充分利用40分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4)针对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各班学生实际,探讨分层教学。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以科学综合课程资源的开发为龙头,带动其它学科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1)树立资源意识,形成良好研究氛围。
(2)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
(3)各学科全面开花。注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语、数、英等学科成立课程开发小组,教研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该组课程资源的开发。
(4)学校挖掘人才潜力,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以最先接受新课改思想的教师为先导,实践新课改,并担当培训全校教师的任务。在七年级组适当开发一些选修课程。如:数学奥赛、作文辅导、文昌社团、红色教育等。
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针对学科课程标准与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求,注重学习过程评价。
4. 教师的自我反思性评价
各学科各教研组在备课、上课、课后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唤起教师的提问意识和解题意识,使他们在自我反思中通过问题来解决大问题。
5. 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研究
根据我校生源状况和地理环境,探索具有开顺实验学校学校特色的主体德育模式,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七、具体工作安排
8月份:
1. 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召开小组会议,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修订)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3. 确定学校集体研究的课题:“智慧学校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9月份:
1. 各教研组制订教研组方案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 反思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确定近期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形成课题。
3. 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拟定研究专题,供学校参考。
4. 各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10月份:
1. 请知名专家来校进行校本教研方面的讲座。
2. 各教研组组织校本教研的理论学习。
11月份:
1. 根据小组制订的计划,尝试进行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2. 学校执行领导对各组活动情况进评价、指导。
12月份:
1. 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和札记。
2. 以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反馈意见。
元月份:
1. 总结、评价,完成经验论文,对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有一定成果的教师进行评价、奖励。
2. 收集、整理物化成果,相关成果调整工作思路、方法,对下学期工作进行展望。
八、过程与方法
1. 专业引领。我校聘请县级名师工作室专家亲临我校指导,并邀请市县知名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与交流。
2. 相互学习、外出参观、培训。
3. 教师个人研修。
4. 全面整合教学资源,重新调整教研组。
5.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小课题研究。
九、保障措施
1. 成立开顺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
2. 及时对教研组提出可行性的激励目标,把握契机,经常进行形成性评价,激发教研活力。
3. 因校制宜,建立健全各种教学教研工作制度。
4. 单列经费,鼓励老师以叙事方式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总结,并每年编订成册。
十、反思
多方合作,同伴互助,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