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梅山幼儿园2024年秋学期“幼小衔接”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这一阶段的过渡。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游戏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目标
1.有入小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2.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
4.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
三、活动内容和要求
(一)幼儿方面
1.入学前思想准备
通过参观小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参观学校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观看升国旗仪式和广播体操。
(2)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
(3)旁听一年级的一节课,了解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4)了解小学生的课间十分钟都做些什么。
2.身体方面的准备
(1)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
(2)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
(3)注重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
3.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1)通过一对一倾听、讲故事、社会实践、思维共享等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2)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4.学习方面的准备
(1)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本学期,结合园本课程让幼儿学习有关常规知识,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识字量,在思维共享中提升思辩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师方面
1.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小衔接相关文章,精通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掌握小学生活、教育的一些基本行为习惯要求。
2.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3.加强幼儿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动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4.与小学老师座谈,了解历届我园幼儿升小学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幼儿园需要注意的幼小衔接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5.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对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热爱上小学的情感培养,做好幼儿心理疏导。
6.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三)家长方面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
2.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
3.在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如:定时作息、有计划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不迟到等等。
4.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四、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探索阶段
1.建立幼小衔接长效研究机制,我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执行园长为副组长,保教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探索小、中、大各年龄段有效、实用的衔接途径,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3.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第二阶段:实施与调整提高阶段
1.九月份主动回访去小学的大班幼儿,与小学老师做好对接沟通。
2.家长进班级活动。鼓励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班级给孩子们讲述不同职业的特点,并为幼儿上一节课。
3.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带领班级幼儿走进社会,在不同角色、身份的切换中,提高社会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4.参观小学、体验生活。为了让大班的孩子们能更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我园将在学期末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主要包括: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小学就餐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小学的欲望。
回园后鼓励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小学”为主题,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包括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
幼小衔接研讨会和家长讲座。我园先对各班级老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收集和整理。之后邀请小学教师及家长来我园召开研讨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细致的解答。
5.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活动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促进家长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以及游戏课程的了解和认可。
五、总结阶段
1.对幼小衔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
2. 收集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参考。
六、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幼小衔接知识储备能力。
3. 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4. 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