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工业发展现状和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工业发展成就
(一) 工业总量快速增加
(二)主导产业加速形成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四)发展平台日趋完备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良好
(一)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二)发展政策多项叠加
(三)承载平台日趋完备
二、挑战依然严峻
(一)实力不强问题依然突出
(二)要素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三)高质量发展压力依然很大
第二章 整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二)创新驱动,协同发展
(三)统筹推进,重点突破
第三节 主要目标
(一)三级目标
(二) 二级目标
(三)一级目标
第三章 重点工作
第一节 培育五大百亿产业
(一)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产业
(二)电子信息产业
(三)装备暨电动车制造产业
(四)农产品加工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五)纺织服装产业
第二节 打造六大产业基地
一、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四、农产品加工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基地
五、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六、建材及新材料产业基地
第三节 壮强八大产业集群
(一)绿色照明制造产业集群
(二)磁性材料产业集群
(三)电动车(汽车)零部件加工集群
(四)机械部件加工产业集群
(五)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六)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七)新材料及包装产业集群
(八)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平台建设
(二)突出项目带动
(三)加大政策扶持
(四)强化人才支撑
(五)坚持质量优先
(六)创优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我县工业发展转型升级、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是承上启下、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研究、科学编制 “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对于指导全县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章 工业发展现状和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工业发展成就
2016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为核心,强化工业招商,突出园区建设,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强壮支柱产业,全县工业提质增效,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工业总量快速提升。全县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5.5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0.82亿元,年均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00家,其中10亿元企业3家,亿元企业22家,纳税亿元企业1家。全年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1亿美元,年均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十三五”期间,全县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超过26.5%,为全县财政税收、居民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导产业加速形成。坚持不懈培育重点产业,集聚合力打造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了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持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全国首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建设,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先后引进了协鑫集团、东旭集团、华西科技、阳光电源、嘉悦新能源等企业,构建起从光伏支架、光伏面板、逆变器、电线电缆、多晶硅电池等光伏发电全产业链链条。以春兴5G通讯科技产业园为龙头,引进威谷电子、利晶电子、键瑫科技、凯元新材料等企业落户,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春兴智能制造、雅迪高端电动机车、铜威精密、美邦科技、合胜精密等制造类项目落户金寨,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井喷式发展新态势。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引进中国大别山供销农批、中信康、九信中药、中科三安、久航生物等大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打造农产品及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农”为主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先后建成久盛纺织工业园、中祥纺织工业园、浙江嘉盛纺织工业园、金寨嘉盛纺织工业园,装机达到2万台,建成了皖西最大纺织工业基地。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行动,仅今年上半年,全县103家规模以上工业有44家开展技术改造,实施技改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53.1亿元。加快机器人推广应用,实施“机器换人” 251 台,其中将军磁业132台,协鑫科技60台、嘉悦新能源12台、春兴精工12台、东旭康图35台。推动科技创新示范,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7家、工业设计中心5家;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家、省市绿色工厂5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家;大别山供销农批市场、金梧桐创业园、金寨嘉盛纺织工业园成为省市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和返乡创业示范园。通过技改创新和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引进推广,工业的品质、品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四)发展平台日益完备。“十三五”以来,开发区总规划面积拓展到61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新建道路14条26.1公里,新建公租房2890套、安置房3530套、标准化厂房35栋29万平方米,水、电、气、网络等配套完善,医院、学校功能齐全。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45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2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6家。“十三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6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20亿元,2019年完成入库税收11.7亿元,站全县财税收入一半以上。同时,“金梧桐”创业园、纺织工业园、电动车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电商产业园、总部经济园等特色园区加速建设、初具规模,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企业创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立地条件”,“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良好
(一)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金寨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合武高铁、G42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沿江高铁合武段、宣商高速金寨段、支线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金寨站成为全省唯一开行2趟始发列车的县级火车站。东融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南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临武汉城市群、直通“一带一路”,北接六安市叶集区,全方位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不断增强。
(二)多项支持政策叠加
国家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部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战略。我省正在大力推进合肥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皖西革命老区振兴,加快建设合六经济走廊,各种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我县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机遇。
(三)承载平台日趋完备
开发区道路及水、电、气、通信等管网基础设施日趋完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起步区产城融合成型,东部新城开发建设快速推进,“金梧桐”创业园、纺织工业园、电动车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电商产业园、总部经济园等特色园区初具规模,承接大产业、建设大项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
二、挑战依然严峻
(一)实力不强问题依然突出
全县虽已实现脱贫摘帽,但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问题仍然突出,2019年全县人均GDP虽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但仅为全省平均数的59.6%。工业基础较差、城镇化水平偏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率分别仅为21.7%、47.1%,比全省低9.2和8.7个百分点。供给体系质量不高,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缺少,缺乏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和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仍然是我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紧迫任务。
(二)要素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短缺仍是制约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创新资源严重不足,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偏低,创新型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相对滞后,高端和技能型人才缺乏,总体研发水平偏低,财政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很突出,招商引资竞争激烈,形势严峻,大项目、牵动力强的项目落户少。
(三)高质量发展压力依然很大
县域经济中传统产业仍占主导,“两新”产业发展不够,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层次低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两化融合”步伐缓慢,数字经济刚刚起步,新旧动能转化压力巨大。一、二、三产融合还有巨大上升空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精深加工不足,附加值不高,特色农产品品牌不响,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不强。
第二章 整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江浙沪等先进发达地区工业发展为标杆,以两化深度融合和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制造服务两端延伸并举、企业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并举,推进金寨工业智能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自主发展动力和创造力。准确把握新一轮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性研究,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大高新企业培育,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力提升工业整体科技水平。
(三)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整合优质资源,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通一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和新兴产业集群。
第三节 主要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积极稳妥、切实可行原则,考虑全县现有工业发展基础、项目建设预期目标暨可能发生的变数,按照三级、二级、一级三个层级确定“十四五”全县工业发展目标。
(一)三级目标
到202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速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速11%, 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年平均增速7%。全县工业增加值80亿元、年均增速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速1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速11%。“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增规上企业50家以上。
(二)二级目标
到202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年均增速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年均增速16%, 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速14%。全县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年均增速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亿元、年平均增速1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35亿元、年平均增速15%。“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增规上企业60家以上。
(三)一级目标
到2025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速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年均增速22%, 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年均增速18%。全县工业增加值130亿元、年均增速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亿元、年均增速2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速23%。“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增规上企业70家以上。
第三章 重点工作
围绕既定目标“稳三保二争一”,积极推进调结构转方式,切实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培育五个百亿产业,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壮强八大产业集群,加速改变金寨工业不强、结构不优、总量偏小的现状,加快实现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
第一节 培育五个百亿产值产业
一、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全国非化石能源示范县的政策优势,以嘉悦新能源、协鑫科技、东旭康图、华西科技、信义光伏、信义风能、金昆泰等企业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光伏产品制造应用及新能源电池重点企业,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在项目用地、规划、税收、融资、营商环境等要素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培育壮大产业规模。积极帮助新能源企业争取各级政策扶持,推进技术改造升级;积极协助新能源企业对接科研院校,推进产学研融合,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重点扶持培育电池片、逆变器、储能设备等项目,力争5年内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二、电子信息产业
立足将军磁业、春兴精工、正威5G、键瑫智能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长三角暨环太湖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着力招引一批产业关联企业,推进完善产业上下游配套,构建功能完整电子信息产业链。加快春兴精工5G产业园、正威5G柔性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进金寨美央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满足电子信息材料封装测试、加工及表面处理工艺,固废物处理等需求。重点培育扶持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半导体和消费电子产品加工等项目,力争5年内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三、装备暨电动车制造产业
充分发挥雅迪电动车龙头带动暨集聚效应,紧紧围绕两轮、三轮电动车等主导产品,瞄准爱玛、小刀、新日等国内知名品牌电动车零部件配套市场,积极开展延链补链招商,切实加大用地、用房等要素支持力度,吸引电动车零部件生产厂家落户金寨,推动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聚集发展态势,精心打造电动车暨零部件配套加工产业园,逐步把金寨雅迪打造成国内高端电动车主要生产基地,力争5年内实现年产500万辆的生产规模,产值达到100亿元。
四、农产品加工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
充分发挥“长寿之乡”、“西山药库”品牌影响力,突出茶叶、油茶、灵芝、天麻、茯苓、黄精、桑黄等特色优势产品,依托康美来、乔康 、中信康、安态茶叶、东旭生物科技、富东生物科技、长寿金家寨、合益食品、梅丽莎食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积极招商引资,切实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生产,加快形成以绿色食品、茶叶饮品、生物保健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力争5年内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五、纺织服装产业
依托金寨嘉盛纺织、嘉盛浙商纺织、九盛纺织、冉盛纺织、中祥纺织等五个纺织产业园及新纶科技、高贝斯无纺布等规模纺织企业,加强资源整合,完善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推进集聚发展,力争5年内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第二节 打造六大产业基地
一、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新能源产业是“十三五”期间的首位产业,也是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19年底拥有新能源制造企业10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产值约19.8亿元。全县建成或基本建成光伏发电企业近20家、风电企业2家、垃圾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企业各1家,形成了从新能源组件制造到新能源发电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二)重点项目。嘉悦新能源投资的单/多晶硅电池片项目、协鑫集团投资的2GW光伏叠瓦组件项目、东旭集团投资的年产400MW高端背触式光伏组件加工项目、华西集团投资的双玻组件项目及电池片生产项目、金昆泰投资的聚合物电池项目,主要产品有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电缆、储能设备、跟踪支架、陶瓷光纤插芯等。
(三)工作举措。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引进国内先进的组件、逆变器、电池片等光伏设备加工制造项目,推动嘉悦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实施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二、三期项目建设,新上高端智能生产线,由现有2.5GW达到10GW,同时,生产线向上下游延伸, 实现一体化发展。
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截至2019年底,全县拥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27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
(二)重点项目。春兴精工投资20亿元的春兴5G通讯科技产业园项目、阳光照明投资6.6亿元的绿色照明电源和灯具产业化项目、将军磁业投资年产5000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磁瓦项目、粤海磁业投资5亿元的精密磁体及组合件等项目。规划建设金寨美央电子科技产业园,满足电子信息材料封装测试、加工及表面处理工艺,固废物处理等需求。主要产品有通讯设备、二极管、微型变压器、LED照明灯、车用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上下游配套产品等,重点扶持培育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半导体照明和消费电子产品加工等项目,打造电子产品生产基地。
(三)工作举措。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春兴通讯科技5G射频器产业园建设进度,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促进美央电子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在项目用地、规划、环评、税收、资金、融资、营商环境等要素给予保障,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现有钢铁制造、机械加工、装备材料生产企业27家,主要产品有不锈钢材、精密金属件、汽车电动车零部件、装备配件等,主要企业金安不锈钢、美邦科技、键瑫科技、利晶科技、红烽电器、金茂车辆配件等。
(二)重点项目。雅迪年产500万台高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配套产业园项目、年产5万台套变电站环境智能保障系统生产项目、大洋高科热控系统生产项目、金寨智慧城市停车系统及绿色建筑制造基地项目、模具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春兴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年产5000吨高精密度空调制冷平行流管及油缸项目、年产500套绿色骨料生产设备和年产120万吨机制砂生产项目。
(三)工作举措。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制定 “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路线图,编制5G发展规划,推广“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加强示范引导,支持企业、行业开展对标贯标工作。积极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打造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四、农产品加工暨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全县现有茶叶、茶油、板栗、灵芝、天麻等农产品加工及医药健康产业链企业42家,主要企业有东旭生物科技、山美生物科技、合益食品、乔康药业、康缘药业、康美来生物、利民生物、中信康药业等,产值超10亿元。充分利用金寨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重点打造特色康养、绿色有机食品、中药材系列产品、中药类保健食品等产品,突出做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金寨县中医药大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已入围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二)重点项目。中科三安生物科技园项目、安徽东旭大别山年产5000吨茶油产业园建设项目、年产6.3万吨工厂化金针菇生产项目、竹笋三产融合产业链项目、金寨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金丝燕年产6万吨精制面条项目、保健食品生产基地项目、吉茶农业六安瓜片抹茶深加工项目、君茗缘有机茶加工项目、大别山中草菌药健康产业园、年产100吨大别山中药材保健品和1000吨高端健康食品深加工项目。形成以保健食品与现代中药主导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体系。
(三)工作举措。以金寨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生物医药,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工业化,提高附加值。创新校县产学研合作,加快大别山特色农产品产业园、九信中药健康产业园、久航生物科技等项目建设,打造农产品、中药材深加工基地,促进“长寿之乡”“西山药库”“十大皖药”基地等软实力转化为硬指标,拓展“基地+农户+工厂”模式,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形成“叠加式”投入,“裂变式”收益,“突破式”发展效应。
五、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全县现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120余家,建成浙江嘉盛、美自然、中祥、久盛、冉盛五大纺织园,拥有织机近万台,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区内新纶科技成为了纺织业的新生力量。
(二)重点项目。新纶科技FDY涤纶长丝和三维中空纤维项目、嘉盛纺织工业园、嘉盛浙商纺织工业园、浙江汇通等。
(三)工作举措。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促进外出务工金寨籍熟练纺织工返乡就业。瞄准纺织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民企500强,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以最好的态度、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服务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积极促成大企业、知名企业落户金寨,增强我县纺织行业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聚集效应。
六、建筑建材及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全县现有鸿路钢构、金恒工贸建筑钢材、中铁铝模、高峰建材煤矸石空心砖、中良等混凝土搅拌、双河等花岗石饰面石材、六兴等建筑碎石、宏伟新材料等各类规模建筑建材及新材料企业近20家,年产值30多亿元。
(二)重点项目。钼铼提取加工项目、海绵城市雨水模块及超静音管材管件项目、年产18万吨特种钢丝生产项目、年产3000万套覆膜纸项目、模塑新材料制品汽车配件制造项目、建筑装饰新材料和建筑工业化构配件项目、年产210万平方钢化玻璃项目、年产450万平方米铝制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年产20万吨新能源汽车铝镁合金新材料项目、双河饰面石材产业园项目、白塔畈建筑碎石产业园项目等。
(三)工作举措。坚持改革、改组、改造结合,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推进技术改造升级。以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专项行动为基础,研发和推广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实现 “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积极发展“静脉产业”,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节 壮强八大产业集群
依托现有项目和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绿色照明制造产业集群、磁性材料加工产业集群、电动车(汽车)零部件集群、机械部件加工集群、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新材料及包装材料产业集群、绿色建材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共计八大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培育3-4个50亿产业集群,八大产业集群产值超过400亿元。
(一)绿色照明制造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思路:以阳光照明、阳光鹭飞、恩耐阳光、乐图电子为依托,着力构建照明设备配套产业链,加快研发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实施阳光照明二期项目建设,引进长城电器、正泰电器等同类照明龙头企业入开发区建设生产基地,逐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安徽重要的现代照明产业集群基地。
产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三基色荧光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陶瓷金卤灯),加快发展LED照明产品。其中半导体照明产业重点发展以硅衬底GaN(氮化镓)基为主的半导体照明外延材料和LED下游应用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半导体照明封装产业及相关配套产品,打造基于硅衬底LED技术的完整产业链。
外延与芯片产业——引导支持企业提高硅衬底技术,加快硅衬底外延材料和芯片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外延材料和芯片产业。
封装产业——引导支持企业发展中高端封装产品,加速LED器件的更新换代。围绕背光源、显示屏、通用照明等特色应用产品和我市及周边区域下游应用需求(例如景观、汽车、家电等需求),积极引进功率型白光LED封装项目和产能在300KK/月(3亿颗/月)以上的较大规模的SMD(表面贴装器件)封装项目。
半导体照明应用产业——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中、高端LED应用产品,加大对下游应用产品招商力度,优先发展大尺寸LED背光源、全彩显示屏、室内照明灯具、城市道路照明灯具、户外装饰照明系统、汽车照明灯、彩屏幕墙、太阳能LED应用产品等项目,做大应用产业规模。
相关配套产业——重点发展MOCVD(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外延生长设备的国产化、LED芯片加工关键工艺设备、LED自动封装设备,包括各类SMDLED(表面贴装发光二极管)和功率型白光LED专用封装设备,光电测试和筛选仪器设备;鼓励发展为LED配套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衬底材料、高品质荧光粉、树脂和硅胶、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LED照明专用IC等基础材料项目。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阳光照明等企业为龙头的绿色照明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约50亿元。
(二) 磁性材料加工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将军磁业、粤海磁业项目,加快金属粉芯、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项目建设,引进磁性材料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使其尽快建成磁性材料生产基地。推动企业由单一生产磁性材料向构筑原料-磁性材料-磁性组件和器件-应用产品完整产业链方向发展,打造多元化企业集团,提升行业竞争力。
产业发展方向:
开发高性能铁氧体、高性能钕铁硼、复合永磁材料及软磁产品以满足磁性材料下游产业的需要:
通讯领域—满足4C(计算机\通信\广电\内容服务)融合和3G方向的发展推动市场对高频率、小型化、高性能、低损耗和抗电磁干扰的磁性材料需求。
计算机领域——满足上网本电脑要求磁性元件进一步向高频化,片式化、低损耗和抗电磁干扰方向发展对计算机用软磁铁氧体的需求。
汽车电子领域——满足汽车电子系统EMC装置、控制系统、照明系统、EV充电装置、HEV动力系统功率转换变压器和扼流圈、DC-DC变换器用软磁铁氧体增长的需求。
消费类电子——满足高清晰3D、健康环保LCD(液晶显示器)、LED(发光二极管)、PDP(等离子显示板)大屏幕彩色电视、数字化视音频设备、数码相机、娱乐电子、医疗电子、绿色照明、3G移动通讯和模块式电源及表面贴装器件对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增长的需求。
环保能源领域——满足稀土永磁电机、风能、太阳能中转换器、变换器、逆变器、节能设备的磁性功率器件对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增长的需求。
隐身技术领域——满足隐身飞机、隐身舰艇、隐身坦克等方面的隐身材料。
武器应用领域——满足激光炮、电磁炮、高功率微波武器、防空导弹等高能武器领域的磁性材料和器件。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金属粉芯、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湿压磁瓦、高精度粘结稀土钕铁硼磁石,精密微小器件充磁等项目达产增效,力争将开发区磁业材料产业培育成为全国知名生产基地;实现总产值超过20亿元,其中将军磁业产值超过10亿元,粤海磁业产值超5亿元,相关产业企业产值超5亿元。
(三)电动车(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思路:以雅迪电动车为龙头,积极打造电动车(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推进我县电动车(汽车)零部件产业向专业化、模块化、电子化、轻量化、环保化趋势发展,为雅迪电动车发展做好配套。主动对接江淮、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促进企业制造小部件逐步向制造车桥、车架、轮毂等大部件方向发展,由制造低附加值产品逐步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
1、汽车产业及零部件
汽车系统构成 |
|
汽车发动机系统 |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柴油发动机无点火系)。曲柄连杆机构由气缸曲轴箱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3部分组成。气缸曲轴箱组主要由气缸体和曲轴箱、机油盘、气缸盖、气缸垫等组成;活塞连杆组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及连杆等组成;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飞轮以及其他不同作用的零件和附件组成。配气机构主要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气门驱动组组成。冷却系主要由水泵、散热器、风扇、水套和节温器等组成。润滑系主要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集滤器等组成。点火系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断电器、火花塞等组成。起动系主要由蓄电池、起动控制,传动机构,起动机(马达)等组成。燃料供给系主要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 |
汽车传动系统 |
汽车发动机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装置称为汽车的传动系。汽车传动系有机械式传动系、液力传动系、静液式传动系、电力式传动系等类型。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以及分动器、同步器、取力器等部件构成。变速器有有级式变速器、无级式变速器和综合式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变速操纵机构两部分组成。传动轴由轴管、伸缩套和万向节组成。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组成。自动分动器由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液压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取力器一般由齿轮箱、离合器组成,多数用在自卸车上。 |
汽车行驶系统 |
汽车行驶系统是指支持全车并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的专门装置,主要由车架、车桥、车轮与悬架构成。车架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桥一般有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和支持桥四种。车轮主要由轮胎、轮毂、轮辋、轮辐、车轮螺栓、气门嘴等组成。悬架结构主要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稳定器等组成。 |
汽车转向系统 |
汽车转向系统是在驾驶员的操纵下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的方向,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等组成。转向操纵机构由转向盘、转向轴、转向轴承和转向管柱组成。汽车上配置的助力转向系统大致分为、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三类。机械式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一般由液压泵、油管、压力流量控制阀体、V型传动皮带、储油罐等部件构成,一般经济型轿车使用机械液压助力系统的比较多。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一般由储油罐、助力转向控制单元、电动泵、转向机、助力转向传感器等组成,其中,助力转向控制单元和电动泵是一个整体结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一般是由转矩(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电动机、减速器、机械转向器、以及畜电池电源所构成,一般高档轿车使用这样的助力转向系统的比较多。 |
汽车制动系统 |
汽车制动系统按功用分为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按制动能量传输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电磁式和组合式按能源分为人力制动系、动力制动系和伺服制动系;按制动能量的传输方式分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和电磁式。主要由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器等部件构成,具体来说制动系统由制动踏板总成、电动液压泵、压缩机、真空加力器、制动器总成、手制动总成、驻车制动器总成、驻车制动器操作杆总成、制动总泵、制动分泵、制动室、ABS-ECU控制器、制动凸轮轴、制动滚轮、制动碲销、刹车盘、刹车鼓等部件构成。 |
汽车车身系统 |
车身即汽车车身,它不仅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也是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车身包括车窗、车门、驾驶舱、乘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等。车身的造型有厢型、鱼型、船型、流线型及楔型等几种,结构形式分单厢、两厢和三厢等类型。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箱、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车身附件、座椅等。车身附件有门锁、门铰链、玻璃、各种密封件、遮阳板、后视镜、拉手、烟灰盒、维修工具等附属设备。安全防盗系统包括车轮锁、防盗器、后视镜、后视系统、摄像头、安全气囊、安全带、中控锁、排档锁、防滑链、灭火器等。 |
汽车电器系统 |
电气设备给汽车所有用电设备供电,并给蓄电池充电。由电源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系统、仪表信息系统、辅助设备系统、电子控系统、全车电路及配电装置等组成。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等。启动系统包括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传统点火系包括点火线圈、分电器、电容器、火花塞等;电子点火系包括点火线圈、信号发生器、电子点火器、配电器、火花塞等;微机控制点火系包括点火线圈、信号发生器、微电脑、电子点火器、配电器、火花塞等。照明系统包括汽车内外各种照明灯及其控制装置等。信号系统包括喇叭、蜂鸣器、闪光器及各种行车信号标识灯等。仪表系统包括电流表、电压表、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燃油表、车速及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等各种电器仪表。辅助电器系统包括电动刮水器、空调器、低温启动预热装置、收录机、点烟器、玻璃升降器等。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指利用微机控制的各个系统,包括电控燃油喷射装置、电子点火装置、制动防抱死装置、电控自动变速器。全车电路及配电装置包括中央接线盒、熔断装置(保险装置)、继电器、电路开关、电线束及插接件等。 |
汽车零部件发展方向:
■汽车发动机系统——重点发展汽缸体、汽缸盖、机油盘、活塞、水箱、水泵、机油泵、油箱以及曲轴、汽缸垫、连杆、进排气歧管、飞轮等汽车发动机铸件。
■汽车传动系统——重点发展变速箱、离合器、传动轴、减速器、差速器、同步器等总成制造。
■汽车行驶系统——重点发展货车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总成。
■汽车转向系统——重点发展转向器总成、转向轴总成以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部件。
■汽车制动系统——重点发展制动器总成、制动防抱死装置总成、制动踏板总成、制动鼓、制动盘等制动系统部件。
■汽车车身系统——重点发展安全气囊、防爆玻璃、座椅、安全带、保险杠、拉手、烟灰盒、连皮泡沫塑料、人造革或多层复合材料、纤维板、装饰条、车轮装饰罩、头枕等部件。
■汽车电器系统——重点发展汽车电机、汽车电子、汽车照明、汽车蓄电池、汽车空调、汽车翻转锁止机构、汽车仪表等部件。
2、电动车产业及零部件
电动车构成系统
电动车一般由电气系统、操纵系统、装饰件部分、车体件部分、随车附件组成。电气系统主要由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换器、闪光器、灯具、喇叭、主线束等组成;操纵系统由调速把、制动把、制动拉线、制动器、开关等组成;装饰件部分主要包括车身覆盖件和后尾箱等;车体件部分主要包括车架、前叉、方向把、后平叉、后衣架、鞍座、后减震等专用件和电动自行车专用标准部件(如中轴、曲柄脚踏、飞轮、链条、调链器等);随车附件由充电器、保险杠、后视镜等组成。电动车最为核心的部件为车架、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
■车架部件,车架部件包括车架、前叉、车把等部分。前叉部件的上端和车把、车架配合,下端和前轴、前轮部件配合,组成电动车的导向部分。前叉早车架上可以相对车架的前管灵活转动。转动车把带动前叉,使前轮改变方向。
■电机,电机按磁场结构,可分为励磁式、永磁式、混合式;按电动机总称的机械结构,可分为有齿式和无齿式;按外形结构,可分为柱式和轮毂式。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按电动机的通电方式,分为有刷电动机和无刷电动机。
■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电动车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电动车的其它电子器件的核心控制器件,它就象是电动车的大脑,是电动车上重要的部件。
■蓄电池,电池是提供电动车能量的随车能源,目前电动车主要采用铅酸电池组合。另外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也已在一些轻便电动车上开始使用了。
■充电器,充电器是给电池补充电能的装置,一般分二阶段充电模式与三阶段充电模式两种。
电动车零部件发展方向:电装部件制造商、车体部分的车架制造商、车体标准件制造商以及装饰部件、随车附件制造商等上游供应商需要依靠稳定可靠的采购渠道获取各种原材料,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生产制造商需要对电动车整车进行设计规划,将外购或自产的部件按照严格的工程流程、操作标准进行装配,形成完整的电动车产品。经销商要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做好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
电动车产业链条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雅迪年产500万台高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配套产业园全部建成达产,中昊精工、景华车辆配件、新邦涂装科、金盈电器、正东锁具等电动车配件项目投产,聚集完善电动车配件产业线形成规模效应,产值达到200亿元。
(四) 机械部件加工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思路:以机械及零部件加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走“专、精、特、新”的机械部件加工业发展道路。建设开发区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机械部件加工集群。
产业发展重点:一是重点发展体积小、重量轻但附加值高的中小型机械部件产品。中小型部件产品对物流运输的要求较低,更适合金寨的区位和地理条件;高附加值产品利润率更高,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加工工艺及加工制造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叉车零部件产品生产。三是大力发展汽车滤芯器、液压油缸、变速器、机床配件、船舶制造配件、输变电设备配件和发电设备配件等市场空间较大的专用机械部件。四是按照现代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的要求,努力引入最新技术创新成果和生产工艺,培育一批稳定的技能型工人队伍,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产业发展目标:在5年内形成独具特色的机械部件加工产业板块,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家,年产值超过25亿。
(五)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思路:利用大别山区丰富的茶叶、毛竹、油茶、板栗、中药材等特色农林资源以及优质水资源,以资源精深加工为重点,着力推进良种研发推广和自主品牌展示营销,面向国内中高端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依托种植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建成大别山区重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产业发展方向:
茶叶精深加工领域。以中科三安为引领,提升加工水平,加大夏秋茶和茶食品开发,注重品牌培育。采用先进适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低档茶、茶厂下脚料和废弃物等资源进行深加工,将茶产业链延伸到医药、化工、化妆品等领域,生产包括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茶皂素、茶色素、抗腐剂等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茶产品附加值。
大米(高山稻米)深加工领域。以大畈高山有机香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适应消费者从单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米制品向更加注重大米品质、营养、健康成分的米制品需求转变,着力引导企业由大米初加工向生产优质米、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等营养健康产品以及大米蒸煮食品、方便食品和膨化休闲食品等专用大米及各种工业化米制品转型。
板栗深加工领域。以久航生物科技及合益食品为龙头,支持企业建设板栗低温贮藏库,扩大加工规模,提高产能利用率;开发休闲板栗脆片、速溶板栗粉、板栗饮料等休闲食品;以栗壳为原料提取天然棕色素、制备栲胶及木塑产品,提高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竹木深加工领域。一是以中南神箭、齐远木业为龙头,大幅提升竹木深加工水平。采用现代涂胶、组坯热压技术,实现竹地板、竹木复合地板等市场需求旺盛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采用纳米复合增强、分子改性等高新技术,开发竹塑及竹纤维制品,大幅提升竹木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激光雕刻技术在竹工艺品种的应用,提高竹工艺品的文化底蕴和收藏价值。二是培育竹类食品加工企业,努力提升水煮笋、笋干、竹衣、竹笋等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和深加工水平。
油茶油脂深加工领域。以东旭大别山、山美生物科技茶为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山茶油、菜籽油和功能油脂产业链。应用现代制油新技术生产高品质天然双低山茶油及菜籽油。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发展天然功能油脂、胚芽油、稻米油、酯化黄油等高附加值油脂。加强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开发皂苷、甘油、卵磷脂、植物蛋白及多糖等精深加工产品。
水产品深加工领域。以兴合水产为龙头,运用先进的鱼糜加工技术、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开发淡水鱼冷冻鱼糜制品系列等精深加工产品、新型水产食品和胶原蛋白、骨钙制剂等生化制品,加强鱼皮、鱼骨、内脏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畜禽产品深加工领域。以金寨黑毛猪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大力发展肉制品加工,做强做大金寨黑毛猪产业,积极发展冷却分割肉、低温肉制品、各类熟肉精制品。蛋品重点发展全蛋粉、蛋黄粉,蛋清粉、禽蛋营养食品以及免疫球蛋白等产品。加快骨、血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蔬果深加工领域。为推动我县蔬果加工业由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与经济优势,并结合蔬果产品市场特点,应运用先进的蔬果加工技术重点发展脱水蔬菜、速冻蔬菜、洁净蔬菜、猕猴桃饮料等蔬果深加工产品。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产值约60亿元。
(六) 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发挥优势、推动资源整合、推进产业结构调优,扶持壮大墙体材料、混凝土、砂浆、花岗石饰面石材、建筑碎石等建材产品,力推进建材产业产业化、绿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产业发展思路:
墙体材料:引导高峰新型建材、金叶新型建材、昊宇新型建材积极开发环保型墙体材料,发挥先进信息技术的作用,引进新型设备,改善墙体材料生产环节,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加快传统烧结产品的升级与转型。另外,引导海迪曼新型材料做好绝热、节能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与生产,重点进行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
混凝土与砂浆:引导中良商品混凝土、金江混凝土、中建新型建材要遵循国家相关工艺标准与规范,对混凝土预拌砂浆技术进行优化,切实提升混凝土材料利用率,有效降低混凝土废旧材料产出率,确保建筑工程环境向着绿色与环保的方向发展。
花岗石饰面石材:以双河镇为重点,做细做实花岗石资源勘探设计工作,坚持规模发展、园区集聚、矿区一体、集中连片、自上而下、逐层开采、系列开发、吃干榨净、做优环保、综合利用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力度,瞄准国内饰面石材品牌龙头企业,着力引进2-3家科技含量高、品牌质量优、系列品种多、开发层次深、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做强做大饰面石材产业。
建筑碎石:以白塔畈镇为重点,做细做实建筑石料矿山资源勘探设计工作,坚持矿区连体、分层开采、规模开发、综合利用,既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又利于开采后土地连片复垦利用的原则,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引进2-3家资金实力厚、品牌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瞄准周边200km范围内建筑石料市场,做强做大建筑石料产业。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建材产业产值达50亿元以上。
(七)新材料及包装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材料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重点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合金、高性能钢铁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及绿色包装材料等产品,实现产业高端转型。通过引导培育、项目支持、技术合作、政策倾斜等方式,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品质建设和智能化改造,鼓励宏伟新材料、宝隆金属、云海建筑材料、亿晶包装、顺科包装等龙头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增容扩量,打造新材料及新型包装产业发展创新高地。
产业发展思路: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以华西钼铼项目及凯元新材料为载体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加大钼铼产品的开发利用,扩大高性能铜合金板带材产品规模。支持宝隆金属、安徽云海建筑新材料,加强前沿应用技术研发,开发高强韧铝合金、高性能电力设施、高性能硬质合金、电梯导轨等高精尖产品。
先进钢铁材料。鼓励金恒工贸、金安不锈钢同国有大型钢厂、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成立联合技术中心或研发实验室,积极研发生产高性能不锈钢、石化用耐热耐蚀合金材料、其他类特钢材料。支持海星钢管加快产品技术创新升级,开发生产复合管、核电用管、油井管等高附加值钢管产品。
先进化工材料。鼓励纽曼精细化工巩固扩大现有聚丙烯酸树脂规模,进一步扩大工程塑料产品种类和规模,重点发展特种聚酯产品,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型化工材料产业。鼓励昕丰新材料、嘉徽新材料等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研发特种功能性橡胶助剂、光敏性聚酰亚胺电子封装材料、特种工程塑料、高分子纳米复合膜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包装材料。整合开发区内包装产品加工制造资源,培育品牌,做强做精包装产业。 以亿晶包装为龙头,加强玻璃技术的研发,提高高档消费品包装层次,增加产品附加值。以顺科包装为龙头,改善加工工艺,拓展产品服务方向,面向大众市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其他材料。鼓励宏伟新材料加强改性塑料开发及应用,着力打造从原材料回收、加工、改性、应用研发、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塑料闭环回收系统,成为改性塑料行业的引领者。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60亿元以上。
(八)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发展节能关键技术与装备、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应用,鼓励城市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环境污染监控及预警等环保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完善资源回收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水平,加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产业发展方向:
节能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城市建筑供热平衡与节能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及应用;节能、低污染取暖设备制造;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和推广;蓄冷(热)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
环保装备制造——城镇供排水和中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污水处理厂设备制造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产业发展目标:加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金鸿诺科技公司、森诺膜科技有限公司,到2022年海绵城市新材料项目力争建成投产,到2025年,实现产值超过50亿元。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经济开发区(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园区、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园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提高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结合东部新城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县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创新发展的主平台,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二)突出项目带动。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要求,建立十四五项目库,引导企业和社会投资,积极对接国家、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国家重大工程专项建设基金等,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落实督新建保开工、督续建保竣工、督竣工保达产、督储备保转化“四督四保”责任要求,积极落实工业项目“积树造林”工程,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
(三)加大政策扶持。继续加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天使基金支撑作用,全面掌握中央、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政策,建立协助企业享受政策专业队伍或借助第三方机构,指导企业用活用足国家、省、市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支持力度,扩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全面落实技改贴息补助、设备补助、购买诊断服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技术改造。
(四)强化人才支撑。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根本,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出台人才引进奖补政策,大力培育创新型团队和技能人才大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为工业强县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坚持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工业强县的生命线,积极开展质量强县创建,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瞄准国际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管理,打造质量品牌。
(六)创优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以苏浙沪为标杆,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审批、启动资金筹集、人才招引培育、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堵点难点痛点。牢固树立“为企业家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理念,完善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制度,落实规范政商交往正面清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金寨县科技商务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