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退役军人工作立足高站位,突出高质量,探索新模式,展示新亮点,近日被上级主管部门推荐到中央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专项汇报。
一、提升保障能力,推进“示范化工程”
为强化退役军人工作阵地建设、组织保障和服务能力,县委、县政府推行退役军人事务“一把手工程”,对各单位、各乡镇实行年度量化考评,“一体化”推进中心(站)示范化建设,掀起“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热潮。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落实副科级建制,“一厅三室”独立办公;23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服务站均定岗1-2人,增配1名退役军人专岗或协管员,明确1个国家级示范型站、23个市级规范化站创建目标;229个村(社区)书记兼任服务站长,1名“两委”成员具体负责,全部落实“1室1厅”;组织26名中心(站)负责人到省、市参加业务培训,集中培训乡、村服务站人员258人;围绕重点工作每季度初下发任务清单,季度末开展督查,通报结果并纳入年终考评。11月份,全县示范型中心(站)建设在全省率先通过全面验收,并迎来全省三级主任培训会集体观摩;县、乡服务人员参加“练兵比武”竞赛,获得全省三等奖、全市第一名。
二、提升就业水平,推进“再起航工程”
为保障退役军人移交安置、自主就业、创业创新军地无缝对接“再起航”,县委、县政府每年按照110%比例配备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安置岗位、1:1.3标准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每人5900元补助退役军人培训、春秋各一次举办“就业起航”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同时,面向三期以上退役士官招考6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一、二期退役士官到村任职给予500-800元人才补助,对退役军人创业提供免担保、免抵押“拥军创业贷”5-20万元。2020年,全县提供退役军人就业岗位1000余个,达成就业协议350余人;挂牌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12个,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3个;60名退役军人获得“拥军创业贷”780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1446名退役军人社保接续;安徽雅迪公司招收45名退役军人管理人员,跻身全省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军安众创公司成为全市首家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
三、提升褒扬功能,推进“基因库工程”
为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先烈、教育后代功能,县委、县政府构建了以县革命烈士陵园为“龙头”,以西线立夏节起义、东线六霍起义为“两翼”的全县烈士纪念设施总布局,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开发红色旅游,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年”活动。县革命烈士陵园获批全国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红色基因库试点项目,数字化采集80件文物、7500平方米建筑物、2平方公里纪念设施,建立县域红色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县投入500余万元解决776名烈属住房、饮水困难,64名高龄烈属享受公益岗服务,选树退役军人典型50人,编印红色书籍20余本,每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达150万人次。县烈士陵园管理处获得“全国退役军人模范单位”殊荣,讲解员周宇在全国英烈大讲赛中获得一等奖。
四、提升尊崇环境,推进“大双拥工程”
为落实双拥共建政治责任,县委、县政府持续九年开展“飞地拥军”活动,每年派岀由县领导带队的慰问小组,分赴全国5个集团军、7支与金寨红军有历史渊源关系的英雄部队,走出去“访亲”,请进来“寻根”,开创全国跨区域拥军先河。同时,与到县扶贫参建的15支部队、在党校挂牌教育基地的14家军事单位、帮扶老区医疗事业的5家部队医院,签订军地共建协议。省、市、县三级军事机构帮扶联系铁冲乡28年,支持3大产业,捐资330万元援建学校和文化广场,救助550名贫困学生,投资650万元新建长河爱民桥;军委训管部、后勤保障部及东部战区等军事单位帮扶10个乡镇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