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五大”建设新模式 赋能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4-03-01 08:10 作者:夏唤民 来源: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关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近年来,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党校姓党”这一根本原则,坚持以党建引领,从政治、组织、纪律、文化、人才“五大”建设上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不断探索党建工作发展新模式,释放党建工作发展新动能。

以政治建设铸魂。一是抓实主题教育。紧扣主题教育目标任务和重要要求,一体有序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工作,建立“一周一报告、一周一提示、一周一总结”的工作调度机制,下发工作提示、问题答复,对重要事项提出具体要求。集中举办读书班7天、专题辅导4次、专题研讨16次、讲授专题党课7节。院领导牵头完成“1+4”调研课题,组织教师到基层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宣讲100多场次,围绕干部培训、科研开发、后勤保障、制度完善等方面确定推动发展任务27条,市县媒体刊播院(校)主题教育工作做法及成效11条。二是深化理论武装。充分利用“院(校)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青年教师读书会+个人自学”联动学习机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信念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2023年,院(校)委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0余次,举办青年教师读书会16期,机关各支部累计开展政治理论学习100余次。三是强化思想引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意识形态专题学习,开展教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管好教学、科研、宣传三个阵地。积极发挥党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前沿阵地作用,从院(校)骨干教师中为乡镇党校选优配强副校长,从院(校)青年教师中为全县中小学选优配强革命传统教育副校长,实现对全县23个乡镇、33个中小学联系指导和基层宣讲全覆盖,全年累计开展理论宣讲和“送课下乡”40余场次,直接受众达3000余人次。

以组织建设强基。一是严把党员发展关口。组织党务人员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相关规定,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有关要求,严格执行发展党员的环节步骤,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2023年,院(校)共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人,发展预备党员4人,转正党员2人。二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以主题党日为载体,组织党员围绕推动发展、任务落实、解决诉求等事项开展集中议事活动,在强化党员干部使命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全年各党支部共组织党员议事36场次,听取党员意见建议100余条。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组织党员进社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7次、爱老孝老知识讲座1次、防溺水知识宣传1次、家风家教知识宣传1次;开展包保小区环境卫生整治20余次、走访慰问小区困难群众2次;组织党员前往拆迁动员一线,按时完成23户包保任务。以乡村振兴为载体,组织党员到帮扶户家中帮办实事,2023年,先后帮助结对村农户销售土鸡、黑毛猪、黄牛、红薯粉丝等农副产品5万余元,组织帮扶干部购买农户农副产品2万余元,慰问村内困难群众、困境儿童、老党员40余名,提供慰问金15400元,联系争取社会帮扶资金50.32万元。三是发挥党建品牌效应。精心培育“初心不忘 党校姓党”党建微品牌,持续推动“党建+政治引领”“党建+干部培训”“党建+科研资政”“党建+革命传统”齐发力,以党建统领业务,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筑牢党性锻炼大熔炉、建强为党育才主阵地、打造为党献策智囊团、建设红色文化基因库,发挥党建品牌效应,推动党性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初心不忘 党校姓党”党建微品牌荣获全县“十佳党建微品牌”荣誉称号,在全县县直单位党建微品牌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以纪律建设固本。一是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制定主体责任清单,全面梳理廉政风险点10余项,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定期开展政治谈话,进一步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集中观看《问剑破局》《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等警示教育片,结合重大节日发布12次廉政提醒通报,结合日常工作开展廉政教育18次,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督查通报、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谈话等形式,多途径深化廉政教育,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院(校)深入开展。二是严格作风效能检查。在春节、端午节等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办公群下发通知,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重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明确纪律要求。拍摄制作《院(校)干部培训管理警示教育片》,开展作风建设明察暗访活动7次,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三是开展学风纪律督查。严肃学习纪律,实行上课期间手机入柜、带班领导和组织员夜间查寝等监督措施,全年共开展学风督查检查24次、夜间查寝30余次,将严以治学真正落实到位,让院(校)内盛行的都是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

以文化建设聚力。坚持党建带群建,持续提升党员、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在端午节、建党节、教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各项文娱活动,活跃机关氛围,促进机关团结。组织开展“寻足迹 悟真理”系列活动,先后组织党员赴红军广场、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全军乡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红旅小镇汤家汇等地“循迹溯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党支部书记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定期联系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以人才建设赋能。一是加强人才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拓宽人才交流途径,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先后选派1名青年干部挂任斑竹园镇副镇长、1名青年干部挂任沙河乡副乡长,4名青年干部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组织23名教职工赴上海青浦区委党校进行交流培训,40余名教职工赴中央党校、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安徽省委党校等地接受党性教育。二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大力推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着力掌握一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跟踪管理,建强党政干部后备力量,打通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通道,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2023年,先后选拔5位优秀青年干部担任科级领导职位。三是推动人才重点项目落地。以专家指导、实践锻炼、学术交流为途径,以提升能力、优化作风、注重质效为导向,聘请离退休干部、革命后代、各类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培养“教学能手”,为新时代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