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打通基层减负“最后一公里”

发表时间:2024-06-17 08:51 作者:俞亚兰 来源:县委督查办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效能,金寨县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积极回应基层干部期盼,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以为民办实事、为地方谋发展的工作实绩检验“减负增能”,助推我县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新方式,在机制上减负松绑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作风建设部署要求,从思想上、源头上防范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干部工作效能。金寨县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六减一增”专项行动,从减文会、减档案、减报表、减代办、减标牌、减程序和增效能方面着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次到村、社区开展专项调研,听取基层一线心声,形成调研报告,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现象及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和工作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解决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让村(社区)干部从繁多的文会、报表、资料、考核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与群众联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对存在给基层加压的部门、单位,发布工作提示函,要求相关单位认领整改任务,限期整改到位。强化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深化拓展减负成果,适时开展暗访督查,对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做到真减负、减真负。

督检“瘦身”,在考核上注重实绩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金寨县从督查考核上发力,进一步精简督查检查频次,严格控制总量,实行督查检查考核申报备案制度,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决做到“事前有报备、事中有监测、事后有报告、后续有跟踪”,纠治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的行为。在全县目标管理考核中力求“三减”,减少考核指标、实地考核、档案资料,严格对照省市考核要求,进一步精简考核指标,考核办法须经审核后印发。坚持考核工作重在平时,能够利用平时掌握的情况和年终统计上报的数据直接进行考核的指标,不得到乡镇进行实地考核。确需进行实地考核的,需考核领导组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注重日常工作的开展,不得以考核名义组织开展实地核查、要求基层填表报数、提供自查报告和工作完成情况印证材料,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聚力“增能”,在工作上双向奔赴

近年来,金寨县创新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建立“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抢单制”“双向”考评工作机制。成立“哨件”中心,基层将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吹哨”向县直部门反映,县直部门接收“哨件”后积极帮助乡镇解决难题,加强了县乡的双向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建立“抢单”激励机制,对主管部门不明确、监管边界模糊、监管责任存在争议、部门之间有交叉重叠或具有边缘性、延伸性,没有明确具体单位职能的工作,以“任务清单”的形式,让县直单位争抢办理,对先抢、先办的单位给予考评激励,有效推动县直各单位的服务理念从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过去的“让我办”转变为“抢着办”,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有效破解县直单位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补足基层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短板,实现乡镇和县直单位良性互动、共谋发展,探索建立县乡“双向考评”机制,在全县目标管理考评中赋予乡镇对县直单位的打分权,改变“上对下”交办、“上对下”评价、“上对下”考核的传统做法,增加乡镇对部门服务乡镇情况评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放权赋能基层,真正做到让乡镇围着中心工作转、部门围着乡镇需求转,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