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采取争取扶持、政府激励、整合资源、多方联动等措施,大力实施通信“六项”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我县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全市领先位置。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效。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各运营商坚持不等不靠、积极争取支持,全力组织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今年上半年,全县已建成5G基站148座累计达1124座,新建4G基站24座,实现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和动车站、汽车站、主要旅游景区5G信号全覆盖。
工业数字赋能工程不断实现新突破。采取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的方式,引导41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县经济开发区内175家企业注册使用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2789台设备连接平台。引导578家中小企业注册省级羚羊平台,326家企业下载使用软件服务包。建设5G+互联网应用13家,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54家。雅迪机车荣获安徽省电动车制造智能工厂,春兴精工获批安徽省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县经济开发区荣获安徽省数字化改造示范园区。数字赋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偏远地区“扫盲工程”不断覆盖新区域。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求,针对少数偏远地区反映通信信号盲区问题,我县及时组织各运营商集中解决关庙、长岭等5个乡镇8个村的通信信号较差问题,推动偏远地区的村民共享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成果。
城市信号提升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针对县城部分小区反映地下车库通信信号时强时弱问题,组织三大运营商开展地下车库信号测试,然后集中时间、集中人力,解决了41个小区地下车库通信信号不好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杆线序化整治工程不断取得新成绩。按照和美乡村建设规划,组织各运营商整合资源、共同发力,对各乡镇废弃杆线进行拆除、清理,在架设新杆线时尽量统筹并杆并路、共建共享,倡导杆线入地、有序捆绑,坚决纠正过去无序架线、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进一步提升了美好乡村新形象。三年来,共协助各乡镇拆除无序杆线1334根,其中今年对8个乡镇重点中心村101根杆线进行了整治、美化。
特殊群体“数字帮扶”工程不断满足群众新生活。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组织各运营商在营业厅开通绿色通道,设立专门座位,开发专门服务包。同时,先后组织70余名志愿者到各乡镇康养中心开展“数字帮扶”工作,培训指导3000余名老年人、残疾人使用智能手机,学会了使用微信、语音通话、购物、就医等功能,弥补了“数字鸿沟”,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满足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今年302座5G基站建设任务。开展农村“千兆示范村”建设工程,争取移动千兆光纤覆盖各中心村。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动工业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扩大“数字帮扶”范围,继续消除通信信号盲区。协调配合抓好精品示范村杆线入地、序化整治工作,为我县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