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是乡镇对跨区域、跨层级、跨领域的重难点工作因力量不足、权限不够等问题,根据需要向县直单位发起“哨件”的一项工作机制。为充分发挥其机制作用,实现县乡良性互动,真正达到反映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良好效果,近年来,加大对“哨件”质量监督力度,提升乡镇“吹哨”质量。
坚持严要求,确保“吹”的质量。对乡镇新提交“哨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采取电话、现场核查和调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凡属于已经纳入县直单位计划、确定资金或已实施的项目、县直单位正常业务范围内的指导、培训和乡镇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由县委督查办审核把关后退回。对为了“吹哨”而“吹哨”“先对接、后吹哨”“唱双簧”式增加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哨件”,提交县分管领导阅示,并予以退回,纳入年度考核扣分管理。助推乡镇切实转变工作思路、解放思想,真正站位全局,梳理出涉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主动、及时准确向县直部门“吹哨”。2024年,乡镇共发起哨件74件,经审核把关,退回9个乡镇的12件哨件。
坚持高标准,提升“办”的效果。秉持“办就要办好”的工作原则,对县直单位“报到”的“哨件”进行全流程、全链条跟踪式督办。经审核下发后的“哨件”第一时间督催责任单位审签,并根据“哨件”轻重缓急程度,确定办理级别、办结时限。同时,紧盯办理反馈、办理过程。对短时期办理完成申请销号的“哨件”,采取现场核查、拍照取证、电话回访等方式,确保“哨件”办好、办实。截至目前,共办结哨件65件(含2023年15件),办结率86.7%;对需要长周期、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行清单式、闭环式管理,今年将2件哨件纳入日常管理,不定时与所属乡镇、责任单位联系,掌握办理进度,做好乡镇和县直部门的沟通桥梁;对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事项,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召开专题调度会、协调会、约谈会,加快“哨件”办理速度,形成工作合力。截至目前,经审核下发“哨件”62件,其中,争取协调解决问题类47件、争取工作业务指导类6件、争取资金和项目类9件,办理了一批涉及群众通信、交通出行、民宿经济、乡村旅游、文化振兴、养老、住房安全等民生小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实作风,形成“长”的成效。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利用座谈交流、基层调研等机会,进一步指导乡镇用好“哨件”机制,鼓励乡镇要结合实际情况,从群众诉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各个领域排查、梳理,及时准确向县直部门发起“哨件”,帮助基层解决一批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的重难点问题。二是做好经验推介。进一步宣传推介县直单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对基层“吹哨”做到及时“报到”,并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类问题解决的生动事例,营造运用“哨件”机制解决问题、化解群众诉求、办好民生实事的良好氛围。三是发挥评价作用。发挥好“哨件”考核中“满意度”评价机制,县委督查办将结合县直部门“报到”情况、督办任务完成情况、反馈内容真实性以及群众评价等方面对县直单位办件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情况纳入考核计分,进一步助推县直单位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