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强化主动发现机制 提升救助服务效能

发表时间:2025-09-05 07:45 作者:张旭翔 来源:金寨县民政局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近年来,县民政局严格落实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转变被动受理工作局面,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社会救助办理可及性、操作便捷性,加快救助速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温度”,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纳尽纳”“应救尽救”,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切实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网格日常监测。依托村级综合网格,做到网格全覆盖监测。充分发挥综合网格员的日常排查监测作用,在入户走访中搜集低收入、患大病、生活困难等信息,及时提供救助线索,上报至村级核查办理,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前哨”机制。

预警信息反馈监测。县民政局每月主动与医保、残联、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比对信息,主动排查重病重残、突发严重困难等潜在救助对象,反馈预警信息至乡镇进一步核查,指导乡镇精准识别并纳入救助。今年重点落实对突发重大疾病、突发事故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对市级推送的信息数据,建立“即收即核、限时反馈、精准处置”闭环机制,将信息第一时间下发至乡镇,督促快速入户核查,加快审核确认进程,实现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县、乡(镇)、村三级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层层跟进,实行“政策找人”上门服务。

群众诉求跟踪监测。对有过救助诉求,但申请时不符合相关条件,而未能得到救助帮扶的群众;以及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再符合条件,动态管理退出保障范围的家庭,予以常态化跟踪监测,不定期开展回访复核,持续关注其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实时开展分析研判。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变化后可能符合条件的,主动启动调查程序,及时审核确认、纳入保障,确保困难群众政策享受不出现“真空期”。

通过强化监测,积极拓宽主动发现渠道,及时发现需救助对象。同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提升救助办理效率。落实“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机制,推进“两项政策”衔接并轨,避免群众反复申请、多次认定,民政和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力量共同参与入户调查,避免重复入户、多头打扰。实行“快帮快办”,常规救助审批时限在15个工作日内,突发重大疾病、突发意外事故救助从预警信息推送到完成救助帮扶在 20天内即可完成。对受灾等急难型临时救助,按照“先行救助”规定实施,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救助过程避免群众来回跑路,依靠信息“流转”、干部“奔走”,减少不必要时间滞留,提高救助办理效率,降低群众办理“成本”。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