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志愿“红”浇灌基层“治理之花”

发表时间:2025-09-23 08:49 作者:秦俊国 来源:中共金寨县委社会工作部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在皖西大别山腹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金寨县,正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篇章。这里,不仅回荡着红色的历史回响,更跃动着志愿服务的时代脉搏。超过12.9万名注册志愿者,用457万小时的真诚服务,将一抹抹鲜亮的“志愿红”融入基层治理,探索出一条以志愿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让革命老区焕发出幸福温暖的崭新光彩。

健全机制,筑牢志愿服务“根基”。金寨县将志愿服务作为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带头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评,形成了“县委统领、多方联动、全域推进”的强大合力。

为夯实工作基础,金寨着力构建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统筹县直单位力量,打造了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红基因传承等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和55支县直单位志愿服务队,乡镇、村(社区)均组建不少于5支服务队伍。同时,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现精准化管理,及时清理“僵尸队伍”,确保队伍活力。探索“社工+志愿者”新模式,推进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为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力量。

精准滴灌,满足民生多元“渴求”。服务的生命力在于精准。金寨县深入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梅山镇郑岭社区通过“敲门入户”式调研,建立“一人一档、一户一表”,精准梳理出4大类23项需求清单。在此基础上,创新实施“分时段、分群体、分场景”服务机制:为留守儿童开设“爱心托管班”,解家长“看护难”;为老年人举办“久久幸福公益日”,提供义诊、理发等一站式服务;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实现“零距离”关怀。这种基于精准调研的闭环服务模式,真正把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

红色赋能,擦亮革命老区“底色”。作为红色热土,金寨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志愿服务。全县拓展建设红色文化室、长廊、广场等670多个,使其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主阵地。

“红耀江淮”志愿服务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开展红色故事宣讲、革命遗址保护、老兵关怀等活动,打造“红色微课堂”“重走红军路”等移动课堂,并培育“小小红色讲解员”,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每月开展230余场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将红色的精神底色转化为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动力。

品牌引领,打造百花齐放“园景”。金寨县坚持品牌化引领,打造出“一社区一特色、一村镇一品牌”的生动局面。

从郑岭社区的“红领童行・岭里共治”到吴家店镇的“党建+志愿服务”,从潭湾社区的“红映潭湾”到培育出的“斑斓星期五”“温馨小布坊”等30多个典型项目,一个个特色品牌如百花争艳。县文明办每月评选“十佳”活动,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营造了“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志愿服务生态。

典型带动,激发人人参与“活力”。金寨县深知,榜样是最好的力量。通过建立健全嘉许激励机制,让志愿者有荣誉、得尊重、受爱戴。

每年评选表彰“最美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星级评选。创新将“热心公益”纳入文明新风“红黑榜”评比,仅第二季度就评选“热心公益”户1500多户,发放文明积分价值15万余分。周玉梅、窦贤如、许向东等一批优秀志愿者获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喜人转变。

如今,从理论宣讲到文化文艺,从助学支教到医疗健康,从防汛救灾到赛会服务,金寨的“志愿红”已无处不在。他们用热情和专业回应群众需求,用奉献和担当破解治理难题,真正实现了“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用无数微光汇聚成照亮基层治理之路的璀璨光芒,为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磅礴的红色动能。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