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深山,守护珍稀药材

发表时间:2022-11-15 09:11 来源:安徽日报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记者近日来到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长岭乡,在当地的大别山濒危物种保护基地里,600多亩山场上种植着近500种中药材。

行走基地,随处可见竹节参、八角莲、独花兰、拳参、大别山贝母、吊石苣苔、山桂枝等珍稀物种,更有扇脉杓兰、珊瑚兰、金线莲、银缕梅、蛇足石杉5种濒危物种。这片珍稀药材的乐园,凝聚着基地主人傅义强的心血。

傅义强从记事起就经常随爷爷和父亲上山采药。1997年,他从六安师范毕业后回乡和父亲一起研究种植中药材,广泛了解关于中药材方面的知识。随着对药材深入研究,傅义强对当地野生中药材的生存状况感到心痛。“虽说靠山吃山,但过去山里的药农不注意保护野生药材,一些珍稀中药材被挖采到近乎灭绝的地步。”傅义强说,20多年来,每到春秋两季他总会带上干粮,翻山越岭,在大别山深处搜寻珍稀药材植物的踪迹,再将它们集中移种到保护基地中。“长岭乡是西山药库核心区域,海拔600多米,地形复杂,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适合繁育中药材。”傅义强告诉记者,他共采挖、收购了300多种中药材,每次找到珍稀药材,他都会努力观察并记住它们的生长环境、光照情况和地理位置。他带上药材的原生土壤,回去后再寻找到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确保药材能够顺利存活。“这个竹节参,需要沙质腐殖土壤,要有水源地,周围要透风,还不能有阳光直射。”傅义强向记者介绍他繁育的珍稀药材。为了保护好这些千辛万苦才寻得的药材种源,他多次走出深山拜师求学,先后结识了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在中药材方面有研究和建树的专家教授。有了专家的指导,傅义强培育珍稀药材的成功率大大提升,他的大别山濒危物种保护基地与这些大学共建了实习教学基地。

在傅义强的努力下,基地这几年相继在重楼、石菖蒲、博落回等药材的种植繁育上取得了喜人成效。基地原生态种植的重楼已有30多亩,石菖蒲和博落回各15亩。

为了加大种源保护力度,同时发挥中药材产业示范引领作用,傅义强今年扩大山林面积,在基地大面积开展良种繁育,带领周边群众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希望接下来能和更多的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对这些珍稀药材进行研究,早日实现规模化种植,让大山中的宝藏惠及更多的群众。”傅义强告诉记者。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