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玲:“就回大湾村,日子更红火”

发表时间:2024-03-05 09:04 来源:安徽日报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闵玲正在收拾自家农家乐的房间,准备迎接开春的第一批游客。记者 袁野 摄



2月27日,顺着山路,记者又一次来到了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

新的道路尚未完全竣工,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施工,希望在春季旅游旺季到来前,为大湾村开通一条更宽敞好走的路。

几天前下的大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大湾村喜来山庄农家乐的老板娘闵玲已经忙碌了起来,打扫每一间客房、每一个包厢、每一张餐桌,她忙得不亦乐乎。“春天来了,大山里就要迎来旺季。这几天趁着没啥客人,我要好好做个大扫除!”闵玲说。

作为大湾村最早一批“吃旅游饭”的人,闵玲家的喜来山庄从2017年便开始经营。和很多山里人一样,闵玲年轻的时候也选择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我是金寨南溪人,我丈夫是大湾人,我们是在上海打工时认识的。”闵玲告诉记者,刚结婚那会儿,她就知道大湾村是个穷地方,陪着丈夫第一次回家,她就被那时大湾的凋敝怔住了。“真破,没一条好路,公公婆婆家的房子也是破破烂烂的。说真的,那时候我是真不愿意多回来住。”闵玲说。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远在上海的闵玲和丈夫,也在第一时间关注到了家乡发生的这件大事。“那时候我便觉得,回到大湾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闵玲说。

“2015年,咱家才新建了4层的小楼,便琢磨着干脆改造成为农家乐。习近平总书记都来到大湾村了,这里又有马鬃岭的美景,将来旅游产业一定兴旺!”说到做到,闵玲和丈夫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回到了大湾村创业。

在闵玲看来,大湾村的旅游产业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早先大湾村虽然有了名声,但是接待能力有限,很多游客前往马鬃岭,只是在大湾村吃个便饭,留不下来。“我家起初只是接待团体游客,做团餐。很少有人在这里住宿过夜。”闵玲告诉记者,靠着勤劳肯干,她和省内外几十家旅行社都达成了合作关系,忙起来一个中午可以做30多桌团餐。

近几年,大湾村的发展越来越快,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名声也越来越大,闵玲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大湾村视为目的地,愿意在大湾村过夜,甚至在村里留宿数天,体验大山里的生活。

闵玲家也紧跟变化,提升山庄的住宿接待能力。如今,闵玲家的农家乐有15个房间30个床位,同时还能摆30多桌餐饮。“这两年,我就琢磨着进一步提升山庄档次,作为大湾村的‘老民宿’,也要走精品路线。”闵玲笑嘻嘻地说。

大湾村的发展,成了闵玲一家人的骄傲。她的孩子石蕾虽然在上海生活工作,但每年“五一”“十一”生意火爆的时候,她都会回家帮忙。“以前和同事说自己是山里人,怪不好意思的。但如今,我以自己是个大湾人而自豪,每次假期前,我都会热情地和上海的朋友介绍大湾村的美景、故事,邀请他们来玩!”石蕾告诉记者,“不在大上海,就回大湾村”,成为了她的新口头禅。

“就回大湾村”,已经成为曾经走出大湾村、走出大别山的大湾人心中共同的念想——如今的大湾村,是他们的骄傲和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湾村以来的近8年时间里,大湾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如今的大湾村按照“党建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紧抓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机遇,走出了一条“山上种养、家中迎客、产旅融合”的振兴发展大湾路。大湾村现有茶园5000余亩,种植木耳20余万棒、桑树800余亩、黄精等各类中药材400余亩。采用“公司+村创福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引进大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农户发展红薯和南瓜种植500余亩,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0余个。同时引导全村54户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小院和旅游民宿。2023年,大湾村累计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0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241万元,人均收入17866元。(记者 袁野 通讯员 闫明星)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