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寨油坊店乡的绿水青山间,50 岁的周学付,身上总透着军旅生涯烙下的那份干练,脸上总是带着日晒的浅褐,挂着憨厚的笑容。他曾从军8年,荣获“三等功”“二级士官”。如今扎根乡土二十余载,不仅将一片茶叶做成富民产业,更自掏腰包280多万元组建农机服务队,用实干与担当在田野间书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茶香里的务实担当
2004 年退伍返乡,看着养育自己的土地,周学付决心用双手闯出一片天。凭借部队磨练出的坚韧意志,他一头扎进茶叶种植与加工行业。他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从种植、采摘到加工,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控品质,敏锐地认识到“两个替代”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参加农产品绿色高质高效和对标达标提升等行动。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做茶如做人,得忠厚实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学付经营的“绿野”各类名优茶以醇厚口感、独特风味在金寨打响名气,不仅深受本地消费者喜爱,更远销周边多个城市,带动不少乡亲就业增收。如今,他的金寨县绿野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23年荣获“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金寨县绿野茶业有限公司于2024年荣获“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农机声里的富民情怀
茶叶产业正处蓬勃之势,周学付却没停下脚步。看到乡亲们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农机短缺、用工难、效率低下的难题,他心里不是滋味:“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农民,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3年底,他毅然拿出多年积蓄,总投资 280 多万元购置旋耕、播种、收割、灌溉、无人植保机等30多台套农业机械,成立全县首个标准最高、设备最齐全的农机生产服务队。针对山区特点,他带着队员反复改造农机配件及调试设备,服务队的无人植保机作业效率超过人工的20 倍,但收费却比市场价低 30%。去年春耕,服务队连续 1个月连轴转,为600多户农户完成播种,挽回了倒春寒造成的损失。如今,金寨县绿野农机服务队的30多台套农机成了“香饽饽”。黄良村党支部书记杨先红兴奋地说:“周总公司位于我村,村有100 多亩找回的耕地及水田,多亏了他的服务队代耕代种,才落实了耕地不抛荒、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目标。现在,他的手机就是我们村的‘求助热线’,种地轻松多了!”
公益路上的老兵本色
“我是党员,又是老兵,乡亲们有困难不能袖手旁观。” 这是周学付的口头禅。每年的中秋节、春节,周学付自驾小货车到乡敬老院送大米、食用油、棉衣、慰问金,多年来累计捐款近20万元。每年还为黄良村扶危济困账户捐赠资金。疫情期间,他自掏腰包购买 2 万元防疫物资,捐赠给乡村防疫一线。另外,他积极安置多名脱贫户就业,脱贫户李思军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周学付的情景:当年他和妻子先后查出重病,他正不知所措之时,周学付走进家门温情地说:“别着急,先跟我去茶厂干活吧,管吃管住,工资先预支给你。”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已掏出 1 万元现金。在茶厂,周学付手把手教他炒茶手艺。李思军抹了把泪,粗糙的手掌里攥着心爱的工资卡感动地说:“周总不光给我饭碗,还教我炒茶的本事,现在我和妻子看病不愁了,他真是把我们从泥坑里拽出来了。”多年来,他的忠厚务实、热心公益、不断进取,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2022年先后被金寨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最美志愿者”,被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授予“退役军人就业之星”称号。
好学劲儿跟上新时代
“现在农业讲究科学,不学习就要落后。”闲暇时,周学付常出现在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的课堂上,他像求知若渴的学生,认真聆听专家讲课,积极参与交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经营中。他掏出手机,展示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这些年,他先后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 30 余次,带回的很多套实用技术方案已在当地推广应用。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落地,让茶园管理效率提升 40%。在他带动下,农机服务队的会议室经常聚集20多位农户,跟着他学习新技术、讨论市场行情。“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原地踏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带动家乡发展。”话语里,满是他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家乡的热爱。
如今,周学付的事迹在全县广为流传。他本人及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先后多次荣获国家部委、省、市、县、乡镇表彰。如:“六安市劳动模范”“六安市优秀退役军人”“六安市退役军人创业标兵”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总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军装虽脱,军魂永在。从军营到田埂,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本色。”这位农民退役军人用实干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笃定前行,让初心在田埂间绽放光彩。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退役军人的务实担当、热心公益,也看到了新时代农民的好学进取、开拓创新。坚信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的腰包会越来越鼓,日子会越过越甜,油坊店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