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到账1000元。”
当熟悉的机器播报音响起,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的爱心捐款账户上多了一名来自2025年中国移动供应链管理中心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无名学员的爱心捐款。
2025年10月29日下午,来自中国移动供应链管理中心的40名学员赴金寨县希望工程馆开展现场教学,随着教师老师的讲解,学员们对希望工程的起源和发展也逐渐清晰起来,在讲解的尾声,一名学员悄悄来到希望工程馆的爱心捐献处,捐献了1000元爱心捐款。清脆的机器播报,打破了教学现场的宁静。面对工作人员的登记请求和同伴们的赞许目光,她连连摆手,脸颊泛红:“这只是一件小事,是我应该做的,做好事不用留名。”做好事不用留名,这句朴实的话语,不仅传递出一名普通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也成为开展党性教育意义的生动注脚。
金寨,作为希望工程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与公益传统。1990年,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这里落成,第一批贫困学子在这里重拾课本。如今,这片红色热土继续以其独特的精神资源,滋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
“我们不仅要讲好金寨的红色故事,更要挖掘新时代的党员风采,让党性教育既接‘地气’,又冒‘热气’。”近年来,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中共金寨县委党校)始终坚持以红色资源为“活教材”,以先进事迹为“营养剂”,不断深化党性教育内涵。依托金寨丰富的革命历史和希望工程发源地的特殊地位,打造“现场教学+情感体验+实践感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微党课”“情景课堂”等教学形式,引导学员在沉浸式学习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让党性教育更具感染力和时代感。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已在学员中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不少参训学员表示,在金寨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灵魂的洗礼、行动的唤醒。从主动参与公益捐赠,到返回岗位后积极推动社会责任项目,从默默无闻的善行义举,到公开承诺的党员先锋行动——党性教育正从课堂走向实践,从个体行为汇聚成集体力量。
沙石虽小,能筑高塔;微光虽弱,可照前程。在金寨这片希望的土壤上,党性教育正以最朴素也最有力的方式,点亮一盏盏心灯,照亮一段段征程。无名捐赠的背后,是党性力量的彰显,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绵延与回响。展望未来,院(校)将继续深挖红色资源富矿,打造更具金寨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持续放大教育培训的社会效应和精神价值,为美丽金寨建设贡献院(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