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则社会安”。在农村基层,时常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化解邻里纠纷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汤家汇镇积极探索“党员+矛盾调解”机制,创新设立“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室,有效化解邻里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组建队伍,压实调解责任。围绕“倾听群众呼声,维护群众权益”目标,按照“懂政治、懂法律、懂政策,会做群众工作”的标准组建党员调解队伍,设立党员先锋岗,满足不同群众需求,建立“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工作台账,明确诉求事项、解决路径、办理时限,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党员身影。对群众反映的情况或意见,通过讲法律、谈政策、摆事实、说情理化解群众心里的“疙瘩”,建立“第一时间”应答机制,支部书记、村民组长24小时“在线”,确保各类风险和矛盾问题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有力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村居和谐。目前已吸纳离退休党员干部、老乡贤、“两代表一委员”、农村党员等150人参与基层矛盾调解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30个。
创新模式,优化调解服务。“‘乡里乡亲’这个名称真贴切、真管用,调解员们值得信赖。”谈及党员调解处理快、方式活、态度好,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今年7月,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法律顾问等多部门联动,分别到银山畈村就六坊组自筹资金修路矛盾纠纷,上畈村徐其青与李立明户因扩建猪圈邻里纠纷展开党员调解,老党员们充分发挥“乡里乡亲”关系作用,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之以法”,打好亲情牌、法理牌,调处化解群众心中“疙瘩”,有效化解了纠纷积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同时,镇将此次有效成功化解,录制成宣传片,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要求各村借鉴学习,积极开展“乡里乡亲”党员调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调处不反弹”。
热心为民,畅通调解渠道。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过程中,有些村民被占了耕地、损了青苗,赔付标准弄不清楚,何时赔付弄不明白,不知该找谁反映等。自从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乡里乡亲”党员调解机制之后,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有人管有人问。如,村里几户人家土地边界不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于是就相约来到“乡里乡亲”调解室。在这里,首先由值班党员给大家各自奉上一杯热茶,招呼大家坐下来,然后由村支书主持一次座谈,大家心平气和,逐一表达自己的意见。值班党员会做详细的记录,快速对接相关部门、查阅档案资料,把实事摆在明面上、把道理说得透透的,大家都心服口服,切实将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和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