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发表时间:2023-06-15 10:50 作者:孙晓磊 卢神亮 来源:古碑镇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古碑镇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等先进经验,多措并举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全镇好风光”美丽乡村新格局,全镇累计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1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9个、创建县级美丽庭院24户、镇级美丽庭院100余户。

考察调研开拓发展眼界。古碑镇认真总结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有益经验,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开展专题学习,组织班子成员、各村书记及经办人员专程赴潜山、岳西等地考察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撰写考察学习心得,并就本村实际深入分析,因村施治提出下一步发展意见,选取好的建议进行讨论交流,科学制定全镇美丽乡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规划引领推进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思路,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特色化塑造提升。在司马村大塘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中,立足S251交通区位、红28军红色革命遗址、省级非遗项目丝弦锣鼓等优势,以“两轴一环一心多节点”为整体布局,规划建设农产品展销中心、红28军革命旧址景观、中心水景景观和农业观光步道等一批项目,改造建设特色民宿,致力打造集休闲旅游、文化展示、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品牌美丽乡村。

分类施策实现长效管护。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以村为主、群众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建立健全垃圾、污水、改厕、绿化、亮化、公共设施维护等管理制度。对各类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依据资产权属分为政府所有、村集体所有和群众所有三类,按照“权属清晰、分级管理”和“谁受益、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采取群众管护、承包管护、社会管护以及其他管护等灵活多样的长效管护方式,确保美丽乡村建起来、管得好。

文明创建转变群众观念。加强宣传引导,倡树文明新风。从建立完善“一约四会”等切口入手,召开群众动员会,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意义,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明确“门前三包”责任,定期开展卫生家庭、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功创建“六安市第五届文明乡镇”,同步创建官池村、七邻村、司马村等市级文明村。

村庄经营壮大集体经济。古碑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建设特色乡村、经营特色产业,以美丽乡村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观光经济,打造集农产品展销、村民文化活动、乡村市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区间,助力传统手工挂面、农家有机蔬菜等农产品销售,把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优势,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提升。2022年全镇1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878万元,其中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所在的司马村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7万余元。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