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燕子河镇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着力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打基础、下实招,用“五彩笔”绘就富裕、绿色、文明、幸福、魅力燕子河乡村振兴“锦绣图”。
以产业振兴之“妙笔”,绘就乡村振兴“金色”富足图。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这条主线。紧扣“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条链,在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夯实“富裕定边”基础。建优组织强功能。全镇坚持“生态兴农,产业富农,品牌强农”和“稳粮食、强畜牧、优菜蔬、兴种业”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规模养殖为骨干、家庭农场为主体、个体农户为补充,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多元发展促增收。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完成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探索强村辐射带动、联村抱团发展、村企合作共赢等多元化发展路径,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党建联盟拓销路。积极探索“党建联盟”新发展模式,实行“党建+产业+电商”,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金色产业”催生“美丽经济”。
以人才振兴之“巧笔”,绘就乡村振兴“橙色”贤仕图。坚持以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下大力气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在“美丽燕子河”发展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柔性引才强保障。坚持按需引才,吸纳65名致富能手、返乡创业、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储备28名高中以上学历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坚持对人才强能赋能,开展基层干部“乡村振兴”集中轮训。制定“人才振兴”教育培训项目计划,选派各领域人才及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累计开展20余场次活动,培训指导300余人次,服务带动农户1200多户。真心用才强服务。激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大学毕业生等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以文化振兴之“秀笔”,绘就乡村振兴“蓝色”的乡风图。突出“党建+文化”双轮驱动,探索走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文旅融台+乡风文明”文化振兴新路子,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树立“文明燕子河”新风尚。党群互补促治理。以组建“五级五长”联合党支部为抓手,通过网格党建联建、分级结对包联等方式,不断优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成立以“四支队伍”、网格员、“红袖章”平安志愿巡逻队、治安中心户长、护路联防队伍等为成员的“平安蓝”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了“一张网”的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组织举旗、党员在先、五长融入、全员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文旅融合添动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推进文旅、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以红色文化、旅游活动为抓手,相继举办了燕子河大峡谷旅游节等活动。
以生态振兴之“亮笔”,绘就乡村振兴“绿色”宜居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建立“党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打造“绿色燕子河”生态文明建设中争当绿色先锋。保护生态筑屏障。压实各级党组织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等联动机制,实行“党支部分片+党员包干”保护重点区域模式,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抓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工程,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城整治优环境。积极推进“党建红” 与“环境绿”深度融合,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划分“责任田”、组建“先锋队”、设立“示范岗”等方式,党员干部带头在村庄清洁、义务植树等活动中亮身份、走在前、做表率,引领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来,共同建设和谐美丽新家园。
以组织振兴之“匠笔”,绘就乡村振兴“红色”生机图。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题,持续开展“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示范行动,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在高质量发展中尽显“魅力燕子河”。书记责任显担当,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解决一批重点难题、创优一批工作典型、建强一批战斗堡垒,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先进引领齐发力。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深化村级党组织“标准+示范”建设。对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五星级村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后进向前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上进。集中整顿有力度。常态化推进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整顿,建强村级阵地、坚持动态管理、滚动整建,由县级领导全过程包抓督导,确保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整体提升,进一步激发村级党组织活力,推动村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