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镇围绕“项目实施为民、项目建设惠民”导向,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发展庭院经济中的撬动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群众能就业、可增收、得实惠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补硬件”激活内生动力。将“以工代赈”方式同庭院经济发展相结合,把以工代赈项目当作“练兵场”,采取“培训+上岗”的方式以工代训,开展泥瓦匠、木匠、石匠等技能培训3次,培训技能人员70余人。注重项目全过程质量效益监管,做到基础改善、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三提升”。截至目前,该镇通过“以工代赈”方式修建园间生产步道300米、水渠350米,提升家庭农场2处、手工作坊2处、毛竹加工厂1处,改造农特产品展示厅设置快递代办点1处,以及民宿改造配套1处。
以“扩产业”撬动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将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村集体和村民,依托尧塘村陈冲和汤店村余店两个县级庭院经济示范点项目,投入30.48万元进行低产园改造270亩,种植野菊花、菖蒲等中药材60亩,鱼塘养殖10亩,新种植蟠桃园5亩,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壮大果蔬、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以“促就业”衔接农民增收。结合“金凤还巢”工程,对本地灵活就业人员进行摸底,结合庭院经济实施“以工代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施工单位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质量发放劳务报酬,采取“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项目运作方式,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已发放“以工代赈”群众务工报酬2.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