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在安徽省金寨县油坊店乡山峦起伏的农村大地,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连村接户,一片片茶园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一座座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沿着乡村公路穿梭,国道、乡道、村级公路以及“组组通”相互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乡村交通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实现乡村振兴带来勃勃生机。
乡村要振兴,交通是基础。近年来,油坊店乡秉承着“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促一域发展”理念,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把“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通过交通引领,全面改善民生福祉,为乡村振兴注入交通力量。
“致富路”让产业因路更兴旺
油坊店乡是六安瓜片主产区、皖西白茶原产地、金寨黄茶主产区、六安篮茶溯源地,全乡拥有茶园4.5万亩,素有“生态茶乡”之称。近年来,该乡围绕建设“两点两线”四季康养研学茶旅目的地的总目标,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茶旅融合之路。
为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油坊店乡先后实施了面冲西茶谷道路拓宽提升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彩虹路工程、面冲村道路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等,拓宽改造提升2.1千米道路,新建了长5.7千米、宽6.5米、厚0.1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建组级延伸道路6公里、王家冲组柏油道路长700米、宽4.5米,受益人口达530人次,为打造全域旅游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之路。
路一通,发展生态旅游的机遇也接踵而至,该乡在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茶产业资源优势,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面推进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把产业资源串联贯通,延伸产业链,以此吸引外地游客到乡品茶购茶、体验茶文化、入住特色民宿,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茶旅融合”方兴未艾。
“美丽路”让乡村因路更和美
沿着环湖公路乘车前行,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算得上是“一路一风景,入目即画卷”。
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油坊店乡秉持“匠心精神”,下足“绣花功夫”,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推进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重点对道路沿线的垃圾、乱堆乱放等进行整治清理,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实现交通沿线环境提升、生态优美、净化亮化、整齐有序的目标。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网格化管养机制,全面深化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参与农村公路的日常管护。同时常态化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微信、QQ群、宣传标语、入户宣传等“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发动周边干部群众、文明交通志愿者宣传农村公路管护常识及法律法规,增强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如今,道路“颜值”得到持续提升,越来越多路况好、风景美、生态优的农村公路在油坊店乡涌现,乡村因路更和美。
“民生路”让群众因路更富裕
油坊店乡石堰村地处响洪甸库区一线,盛产茶叶、毛竹等,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和交通因素的限制,以前公交车不能通达,毛竹等资源外出受制,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为改善周边群众出行条件,提升道路服务水平,该乡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多方争取,在石堰村先后实施了毛竹运输道路建设项目、道路拓宽提升工程、蔡湾组道路建设项目等。修建林区毛竹运输道路3.98公里,将全长3.1公里的石堰村部至汤冲路段原3.5米宽路面扩成5.5米宽,新建蔡湾组组级道路2000米,宽3.5米,含过路涵管等配套设施。通过项目实施,受益人口百余人,大大改善了该村的交通环境,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毛竹下山难问题,推进毛竹产业健康发展。
一路通,百“路”通。石堰村道路的提升改造,是该乡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油坊店乡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忧愁”,为群众拓宽致富路。道路通,腰包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慢慢落地落实。
产业因路而兴、乡村因路而美、群众因路而富,是油坊店乡建设“四好农村路”以来的真实写照。俯瞰油坊店大地,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宛如玉带一般,连通一片片茶园,串联一座座村落,连起党心和民心,让农村发展,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为乡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交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