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流波䃥镇黄畈村坚持把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整合资源、下沉力量,深入探索实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突出成效,畅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铺开“矩阵”,盘活资源搭平台。黄畈村秉承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按照“点线面”立体化布局、整体化推进,构建组织架构,实现组织全覆盖,规范化建设“六有”标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体系。目前,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设五室,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体育健身、帮扶关爱等日常活动项目,在传播文明风尚、服务群众生活、解决实际困难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精心“配餐”,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以来,黄畈村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创新文明实践载体,积极培育特色文明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专业能力较强优势,根据群众需求挖掘志愿服务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通过落实“群众点单、站点派单、志愿接单”机制,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实现群众“按需点菜”与志愿者“服务上门”有机统一。同时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组织志愿者结对联系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特殊家庭等群体,常态化、精准化开展“点对点”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通过文明实践特色“小切口”,展现文明实践“大主题”,着力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基层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点上开花、面上结果。
打造“亮点”,示范引领树新风。黄畈村以德治为先导,以诚信为切入点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振风超市”评选活动,围绕农村重点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细化争创标准和积分兑换办法,用“小积分”汇聚乡风“大文明”,同时通过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通过“身边人”来宣传“身边事”,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抓住“关键”,移风易俗改陋习。黄畈村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约束和监督作用,凝聚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身边好人、村民组长等多方力量,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尚,并通过开展主题宣讲、修订村规民约,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乡村名嘴等多种方式宣传移风易俗知识,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将“文明”的时代新风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