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湾乡以红色文化为魂、艺术赋能为脉、文旅融合为径,统筹推进宣文艺旅协同发展,盘活响山寺村闲置粮站资源,打造红色历史陈列馆,以“修旧如旧、红韵添彩”的理念,激活乡村沉睡资产,绘就宣文艺旅融合新画卷。
古韵新颜承记忆,红魂铸馆焕生机。坐落于大别山腹地的响山寺村,曾是鄂豫皖苏区重要的革命活动区域。槐树湾乡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560万元专项资金对响山寺村“红色大厨”李开文曾经工作过的闲置粮站进行改造。改造中严格保留建筑原貌,青砖灰瓦重现旧时粮站风貌,斑驳墙面与老式粮仓门镌刻着岁月印记。通过嵌入革命文物展区、红色主题浮雕等元素,将“红色基因”注入历史空间,打造出集展览、教育于一体的红色历史陈列馆,让老建筑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新载体。
景村联动提品质,多元业态活乡村。以红色历史陈列馆为中心,槐树湾乡统筹推进周边环境整治与功能升级。建设红源广场,融合红色文化展示、群众文艺展演等功能。广场启用后,举办“乡村春晚”“戏曲表演”“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吸引村民自发编排节目、参与演出200人次,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新舞台”。修缮青石步道连通李开文故居,补植绿树红花装点公共空间,形成“红馆映翠微”的景观格局。推出“李开文粮站故事”研学课程,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红旅兴村绘新景,老区振兴启新章。改造后的红色陈列馆与响山古寺、李开文故居、廖磊墓、红源广场等景点串联成线,形成红色旅游特色线路。馆内陈列的展品无声讲述革命往事,馆外游客络绎不绝,带动周边蓬勃发展。昔日沉寂的粮站如今变身“红色会客厅”,成为槐树湾乡文旅振兴的鲜活注脚,见证着红色资源向振兴产业的华丽蜕变。自2024年1月开放以来,累计接待研学团队和游客2.1万人次,开展党性教育活动40余场,革命精神传承载体功能日益凸显。
从“沉睡粮仓”到“红色地标”,槐树湾乡以文旅融合为笔,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红色基因激活了乡村经济,也唤醒了老区精神,一幅产业兴、百姓富、文化活的振兴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