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镇司楼社区:党建引领办实事 “无职有岗”映初心

发表时间:2025-04-23 09:49 作者:陈浩 来源:梅山镇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日,梅山镇司楼社区通过科学设岗、精准定责,激活无职党员“红色细胞”,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化身“调解员”,一本“时间账”架起连心桥。张姐在工厂常常需要值夜班,白天需要安静休息。吴哥是快递员,包装、搬货、装货,时常惊扰邻居,两家因作息不同互相指责,从抱怨升级到争吵,物业和网格员多次上门调解未果。正当社区头疼之际,无职党员穆国芳带着一本“时间账本”敲响了两家的门。原来,她花了一周时间蹲点观察,用数据说话,绘制出两家作息“冲突时间轴”,又邀请双方模拟体验对方的生活节奏:让吴哥戴上耳塞体验“夜班后补觉”,请张姐试听快递员轻手轻脚搬货的极限音量。一场沉浸式体验,让两人从“怒火上头”变成“低头反思”。穆国芳用“绣花功夫”化解“时间难题”,既守住了夜班族的“枕头上的安宁”,也托起了劳动者“车轮下的生计”。

从“选址难”到“民心暖”,惠民工程连过“三重关”。在金园学府小区推进电动车充电桩棚安装项目时,选址问题让社区犯了难:一楼住户怕遮挡采光、二楼居民忧心火灾隐患、年轻业主抱怨“离楼太远不方便”、老年群体坚持“必须远离儿童活动区”……关键时刻,老党员胡光福主动认领任务。一是用数据说话。通过借来的测量仪和分贝仪,白天实地勘察,绘制分析图,制成通俗易懂的《车棚选址科学指南》。晚上,再带着这份指南挨家挨户上门讲解,用数据解释选址的科学性。二是共情破冰。最激烈的反对声来自高龄老人叶阿姨:“车棚正对着我家窗户,电动车充电嗡嗡响,我还睡不睡了?”胡光福没有急于辩解,反而邀请叶阿姨担任“监督员”,带她参观已建成的智能车棚。三天后,胡光福竟把叶阿姨发展成了“宣传员”,主动向邻居展示车棚实测数据:“比我家空调外机声音还小哩!”最终,胡光福用15天破解“选址难、共识难、落地难”三重关卡,将“民生工程”真正建成了“民心工程”。如今,金园学府小区新增智能充电桩800个、集中充电棚16处,覆盖27个楼栋,以98%的满意度写入社区民生实事清单。

“行走的平安哨”,用脚步织密小区“安全网”。“徐燕有三宝,笔记本、手电筒和螺丝刀”。无职党员徐燕是正和一中小区居民口中比监控还灵敏的安全卫士。“3号楼外墙瓷砖空鼓1处,随时可能脱落伤人”“2单元电梯异响严重,需专业检修”“儿童游乐场滑梯螺丝松动”……翻开徐燕的巡查笔记,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录着安全隐患的方位、细节和处置进展。在老旧电梯更换时,小区4部电梯故障频发,但动用维修基金需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徐燕白天逐户上门解释,晚上整理《电梯故障记录表》,用数据说服犹豫的居民。整整一个月,她的坚持,最终推动98%的业主签字同意,新电梯如期投用。

通过“无职有岗”机制,让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有位有为”,进一步激活了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下一步,司楼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员作用发挥路径,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