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斑竹园镇被层层叠叠的桑林染成一片苍翠。微风拂过,沙沙作响的桑叶似乎在低语着丰收的喜悦。此时,金寨臻致丝绸有限公司的蚕茧收购站里人头攒动,蚕农们推着满载洁白蚕茧的小车排起长队,与工作人员忙碌称重、验级、登记的身影交织成一幅热闹非凡的丰收图景。“我去年才开始种桑养蚕,由于刚起步,开始一发养两张,有县乡两级技术指导,今年我一发养8张,今天拿8张蚕茧来卖,一张蚕有110斤左右,收入达28000元。”小河村蚕农李洪清看着售出的蚕茧,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技术护航,点燃致富信心。斑竹园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紧紧抓住“博士团下乡”政策,邀请安徽农业大学、金寨县大别山试验站的专家团队驻点指导,从桑苗培育、小蚕饲养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同时地区性首创“给桑车”,不仅让工人劳动强度锐减,还使单位面积养蚕量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沙堰村的占耀荣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总担心蚕宝宝生病,现在有专家‘随叫随到’,发展产业底气十足!”今年,她的蚕茧收入一举突破5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蚕大户”。
科技赋能,激活产业动能。开春以来,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新品种新方法,春蚕饲养量提升12%。2025年上半年养蚕近500张,同比增长近40%。单张蚕收入达3600元,单张蚕纯收益达到1300元,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科技为传统产业注入的强大活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了桑蚕产业的广阔前景。
政策助力,激发内生动力。斑竹园镇打出政策“组合拳”,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帮助金寨臻致丝绸有限公司申请300万元专项贷款,解决资金周转难题;创新推出“政府补贴 80%+ 群众自费 20%”的蚕茧价格补贴模式,为养殖户吃下“定心丸”。截至目前,全镇已收购蚕茧约80万斤,带动蚕农增收超1200万元,让小小蚕茧真正成为致富“金元宝”。
延链强链,提升产业价值。依托龙头企业金寨臻致丝绸有限公司,斑竹园镇大力发展蚕茧深加工,构建起集生产、加工、销售、进出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创新采用“最低保护价收购+蚕茧议评收购价+政策性奖励+有机桑园补贴” 的定价机制,将政府、企业、农户紧紧联结成利益共同体。同时,成立蚕桑技术部,深挖金寨历史文化底蕴,将地域特色融入产品设计,打造出“三利祥云”丝绸品牌,让传统丝绸焕发新的生机。
从嫩绿桑叶到晶莹蚕茧,再到柔软丝线、精美丝绸,斑竹园镇的桑蚕产业完成了一场华丽蜕变。这些曾经不起眼的“绿叶子”,如今化作乡村振兴路上的“金叶子”,编织出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新“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