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家汇镇:从“红色小镇”到“研学高地”

发表时间:2025-07-30 08:06 作者:姜绵红 来源:汤家汇镇 点击数: 我要纠错
字号:[  ]

汤家汇镇,是一座位于大别山腹地的红色小镇,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269.3平方公里的镇域范围,遍布着富饶的红色资源。如今,汤家汇镇深耕红色热土,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推动红色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守牢“红色家底”,建强红色教育阵地。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守牢“红色家底”,建强红色教育阵地,才能让“红色资源”历久弥新,焕发时代价值。一方面,做到“如数家珍”。目前,汤家汇镇共有58处文保单位,其中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2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41处县级文保单位,革命文物总数和重要资源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同时,保护“修旧如旧”。汤家汇镇历任党委、政府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宗旨,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镇内红色遗址升级改造。另一方面,绘好“研学地图”。围绕镇内红色资源积极打造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目前已形成红军街、笔架山农校、列宁小学、豹迹岩胡氏祠等4个相对成熟的现场教学点,推出“红色研学”精品线路。

深挖“红色富矿”,丰富红色课程体系。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实现铸魂育人目标,课程体系设计是关键。一是课程设置“强贯通”。结合党员教育培训实际和汤家汇镇特色优势,聚焦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将汤家汇镇红色故事、乡村振兴案例、人文历史故事等巧妙融入培训课程,让红色资源在课堂上“活”起来。二是课程开发“善挖掘”。摄制文旅宣传片《这一站,红旅小镇汤家汇》,将小镇客厅、灵芝文化馆、焦园旅游驿站、农业生产基地等景点及时纳入现场教学点。三是教学模式“善引导”。将课堂教学、场景教学、体验教学、互动教学、情感教学、农村调研等有机结合,坚持将上一堂红色党课、观看一场红色电影、阅读一本红色书籍、开展一次情景教学、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五个一”作为干部培训班次的规定动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实境中提升党性修养。

培育“红色队伍”,讲好本土红色故事。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培育一支坚强有力的“红色队伍”。首先,壮大红色宣讲队伍。汤家汇镇优选政治素质好、宣讲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革命烈士后代、党史研究人员、党校教师、红色讲解员等组建红色宣讲团,开展红色历史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每年举办微党课、微宣讲大赛,各参赛选手结合红色印记、身边榜样、典型经验等内容制作微党课课件、视频等。其次,创新红色宣讲形式。汤家汇镇积极探索“红色历史+政策理论+文艺表演+云端视频”宣讲形式,结合快板、歌曲、舞蹈等形式精心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将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送到群众身边。今年暑期以来,红旅小镇汤家汇“红色研学”热度不减、人头攒动,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红色研学”已成为汤家汇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标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