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汤家汇镇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工作,通过织密网眼、精细管理、数字赋能,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赋能长效机制,有效夯实底盘、协同联动、激活资源,持续提升网格化管理整体效能。
织密网眼,配强队伍。沐着朝阳,汤家汇镇金刚台村的兼职网格员余敦学拎着工作包,来到独居老人余弟泉家。敲门、问好、查看水电安全……这样的场景,是汤家汇镇网格员的日常。聚焦“网眼过大兜不住、人少事多管不好”问题,汤家汇镇将每个网格覆盖户数调整至50—80户,重新划分网格,全覆盖组建网格党小组,加强村党支部对网格的统一领导。按照“专兼配合、志愿补充”原则,选优配强网格员队伍,300余名镇村干部下沉担任专职网格员,185名老党员、乡贤等治理骨干担任兼职网格员。依托镇委党校平台,开展网格治理专题培训,推动网格员互学互促。对兼职网格员,采取发放补贴、评先评优、积分兑换等激励措施,激发末梢活力。
精细管理,实事快办。在汤家汇镇“一站三中心”,副镇长张晓鸣刚送走反映劳资纠纷的工人,又迎来咨询房屋翻建政策的村民。“有问题到镇里随时都能找到人,办事效率高多了。”村民杨大爷说道。汤家汇镇推行班子成员“轮流坐班接访”机制,尽力做到让群众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常态化开展“党群连心”走访活动,专兼职网格员全覆盖走访摸排,将人、事、物等信息落到网格地图,实时关注“老病残”等重点群体动态,定期调度环境整治、矛盾调处等重点事项。全面统筹线上线下阵地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网格服务点,提供议事协商、便民服务等功能;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公开“水电网路”联系方式,修复故障路灯279盏、老化线路1350米,解决民生微诉求385件。
数字赋能,协同共治。“年纪大了,腿脚又不方便,办事就想图个省事。”近60岁的张大爷申办养老金,过去要专门跑到村里办理,遇上材料不齐还得来回跑。现在打开“皖事通”APP,动动指尖便申领成功,“足不出户就能办成,方便极了!”针对平台系统多、数据不共享、工作负担重等突出问题,汤家汇镇以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将原来分散于不同专窗的事项实现了“一窗受理”。明确专人受理群众网上诉求,将12345热线、书记信箱、人民网留言等线上渠道反映的诉求,归集办理、动态更新、评估研判。当前,数字技术已融入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强劲的数字脉动清晰可见,正在重塑基层治理生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